[发明专利]基建现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09862.3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6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强;韩东兴;范永学;李湛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40 | 分类号: | G06V20/40;G06Q10/0631;G06Q50/08;G06Q50/26;G06Q10/06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唯智勤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7 | 代理人: | 陈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建 现场 信息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基建现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接收目标基建区域内的检测设备集中至少一个检测设备发送的基建现场信息,得到基建现场信息集;对于基建现场信息集中的每个基建现场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根据基建现场信息包括的信息类型标识,确定过滤条件,以及确定基建现场信息是否满足过滤条件;根据信息类型标识,生成对应基建现场信息的数据处理信息集;根据数据处理信息集,控制相关联的救援设备对目标基建区域进行救援操作;将基建现场信息集发送至相关联的监控终端以进行显示。该实施方式提高了基建区域内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建现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多,如何确定基建现场的安全情况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在确定基建区域的安全情况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人工巡查的方式确定基建区域的安全情况。
然而,当采用上述方式确定基建区域的安全情况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通过人工巡查的方式无法及时发现基建区域内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基建区域内PM2.5超标,发生火灾),导致基建区域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较低;
第二,在对视频类型的基建现场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分析视频中每一帧的所有像素,可能会对安全的基建区域进行分析,从而造成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对视频类型的基建现场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在数据处理信息满足报警条件时,未对数据处理信息进行验证就控制相关联的救援设备进行救援操作,导致救援资源的浪费;
第四,数据库中存储的基建现场信息过多时,由于部分无用的基建现场信息没有及时清除,导致内存资源不足,以至于无法继续存储新的基建现场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基建现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建现场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基建区域内的检测设备集中至少一个检测设备发送的基建现场信息,得到基建现场信息集,其中,上述基建现场信息集中的基建现场信息包括信息类型标识;对于上述基建现场信息集中的每个基建现场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根据上述基建现场信息包括的信息类型标识,确定过滤条件,以及确定上述基建现场信息是否满足上述过滤条件;响应于上述基建现场信息满足上述过滤条件,根据上述信息类型标识,生成对应上述基建现场信息的数据处理信息集;根据上述数据处理信息集,控制相关联的救援设备对上述目标基建区域进行救援操作;将上述基建现场信息集发送至相关联的监控终端以进行显示。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建现场信息处理装置,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目标基建区域内的检测设备集中至少一个检测设备发送的基建现场信息,得到基建现场信息集,其中,上述基建现场信息集中的基建现场信息包括信息类型标识;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基建现场信息集中的每个基建现场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根据上述基建现场信息包括的信息类型标识,确定过滤条件,以及确定上述基建现场信息是否满足上述过滤条件;响应于上述基建现场信息满足上述过滤条件,根据上述信息类型标识,生成对应上述基建现场信息的数据处理信息集;根据上述数据处理信息集,控制相关联的救援设备对上述目标基建区域进行救援操作;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将上述基建现场信息集发送至相关联的监控终端以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9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