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三支点双车翻车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6706.1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牟瑞平;邢志涛;程康;洪德新;高原;朱成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48 | 分类号: | B65G67/4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张闯;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支点 翻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三支点双车翻车机,包括设置在土建基础内的长转子机构和短转子机构;长转子机构的底部两端具有支撑辊,短转子机构的底部具有一个支撑辊,采用三个支点支撑,回转驱动装置采用离合器将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连接,第一输出轴用于转动长转子机构,第二输出轴用于转动短转子机构。短转子机构上设置有插键,长转子机构及土建基础内设置有插槽。离合器使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联接时,插键插入第一平台梁的键槽内,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断开时,插键插入土建基础的键槽内。本发明采用长、短转子机构串联的方式解决了翻车机平台长度变换的问题,其中短转子机构仅有一个支撑点,减少了翻车机的翻转积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翻车机卸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多功能三支点双车翻车机。
背景技术
翻车机是用来翻卸铁路车辆的高效自动化设备。在我国铁路上有解列车辆与不解列车辆两种类型的车辆均在运行,由于解列车辆和不解列车辆长度不同,存在翻车机平台长度变换的难题。专利号为200310105284.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转换平台的两用翻车机,采用伸缩平台的技术解决了单车翻车机平台长度变换的难题。专利号为200810011061.2的专利公开了两用翻车机,通过长转子机构与短转子机构串联的方法,解决了大型翻车机平台长度变换的问题,该技术方案长转子机构与短转子机构均为两个支撑点,整个翻车机具有四个支撑点。但对于双车翻车机,两节不同类型铁路车辆的最大长度差不足4米,串接的短转子机构采用两个支点支撑,翻车机卸料时积料严重。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三支点双车翻车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多功能三支点双车翻车机,包括长转子机构和短转子机构;
长转子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环、第一平台梁和第一侧梁;两个第一支撑环将第一平台梁和第一侧梁结合为一体;优选地,长转子机构包括两个第一侧梁,且两个第一侧梁和第一平台梁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平台梁位于底部,两个第一侧梁平行设置,位于顶部;
短转子机构包括一个第二支撑环、第二平台梁和第二侧梁;第二支撑环将第二平台梁和第二侧梁结合为一体,且第二侧梁与第一侧梁相对设置,第二平台梁与第一平台梁相对设置;优选地,短转子机构包括两个第二侧梁,且两个第二侧梁和第二平台梁呈三角形分布,第二平台梁位于底部,两个第二侧梁平行设置,位于顶部。
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的底部具有安装在土建基础上的支撑辊;
长转子机构旁具有回转驱动装置,回转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轴,且第一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第二输出轴连接,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支撑环的外齿和第二支撑环的外齿相配合的齿轮;离合器用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联接或断开;
第二平台梁具有沿第二平台梁移动的插键,土建基础的侧壁及第一平台梁与第二平台梁相邻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插键相配合的键槽,插键插入土建基础内的键槽或插入第一平台梁的键槽内。
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联接时,插键插入第一平台梁的键槽内,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断开时,插键插入土建基础的键槽内。
优选地,第二平台梁具有一个沿第二平台梁移动的插键,且插键插入土建基础的键槽内时,插键与第一平台梁的键槽不连接,插键插入第一平台梁的键槽内时,插键与土建基础的键槽不连接。
也可以是第二平台梁具有两个沿第二平台梁移动的插键,其中一个插键与土建基础的键槽相配合,另外一个插键与第一平台梁的键槽相配合。
优选地,第二平台梁在插键所在处安装有驱动插键沿第二平台梁移动的驱动单元。
优选地,驱动单元为油缸、电液推杆或电动丝杠,其安装端与第二平台梁连接,其输出端与插键连接,采用油缸或电液推杆时,优选的连接方式为铰接,采用电动丝杠时,优选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6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