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1263.7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斌;刘学强;许福军;俞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16 | 分类号: | D06P1/16;D06P1/46;D06P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刘一霖 |
地址: | 20005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响应 摩擦 变色 织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利用纳米微球技术制备天然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型纳米微球,核材为一种颜色的分散染料,壳为天然类包覆材料;利用纳米微球技术制备密胺树脂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型纳米微球,核材为一种颜色的分散染料,壳为密胺树脂类包覆材料;利用纳米微球技术制备聚胺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型纳米微球,核材为一种颜色分散染料,壳为聚胺类包覆材料;
步骤2:通过选取不同壳材的纳米微球比例,配比并制成染料或印花浆料,通过印花工艺等上染到织物表面,得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天然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制备流程为:先配置5-20%的明胶溶液,调节明胶溶液PH值为7,在水域中保持温度30-50℃;然后称取一种颜色的分散染料作为核材,溶解在上述明胶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再配置浓度为5-20%的阿拉伯胶溶液,在30-50℃恒温水域中,将阿拉伯胶溶液与含有分散染料的明胶溶液混合并充分搅拌,搅拌均匀之后,缓慢滴加醋酸调节PH值至3-5,然后将形成凝聚的溶液在3-7℃条件下,用6-10%氢氧化钠调节值为9-11,并加入37%的甲醛水溶液5-20克,搅拌10-60min,然后以0.5-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55℃使得明胶-阿拉伯树胶凝聚完全固化,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天然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天然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中核材:壳材的质量比为4: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密胺树脂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的制备流程为:先按摩尔质量三聚氰胺:甲醛为3:1,分别取三聚氰胺:37%的甲醛溶液为0.4—0.5;再用硼酸一氯化钾一氢氧化钠缓冲溶液将PH值调至8—9,搅拌升温至65—75℃,直至反应到三聚氰胺完全溶解,再用0.5-1.5倍的蒸馏水稀释,继续反应10-20min,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的水溶液;取上述预聚体水溶液加入其中一种颜色的分散染料,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添加量是总质量的2—6%,乳化时间20—70min,搅拌速度为800—2000r/min,乳化后加入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得到密胺树脂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密胺树脂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中核材:壳材的质量比为3:1-2:1;且制备过程中的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的添加量应是总质量的1—4%,引发温度为50—85℃,引发反应时间为3—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聚胺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的制备流程为:将一定量的某一种颜色的分散染料溶解在乙酸丁酯中,采用乳化剂平平加0,其添加量为5—15%,用均质仪以6000—15000r/min的速度均化后倒入三口烧瓶中待用;
依次将称取好的一定量的MDI、PEG400和辛酸亚锡并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室温下以400—1200rpm/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反应1—3h后得到预聚体;再称取适量 HQEE、1,3-丁二醇加入预聚溶液中,不断搅拌,在 40—90℃下进行扩链反应5-30min形成聚氨酯纳米微球壁;通过离心分离制得的纳米微球产物,用丙酮和无水乙醇反复清洗去除未反应的 MDI、单体和未包覆的分散染料,自然干燥10-30h得到纳米微球产物;将清洗过的纳米微球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80℃下干燥4-12h,得到聚胺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控响应摩擦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聚胺类壳材包覆分散染料的纳米微球中核材:壳材的质量比为1:1-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2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速冻牛排的生产工艺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杀菌的香肠加工工艺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