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8419.0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5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容松如;毛珍凤;罗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传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21D43/00;B21D43/04;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韩燕燕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壁 无缝钢管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设备;包括工作台、校直组件以及驱动部;所述校直组件包括布置于钢管外侧的若干个第一校直部或布置于钢管内侧的若干个第二校直部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别与第一校直部和第二校直部传动连接的驱动部,驱使第一校直部以及第二校直部沿工作台上钢管的径向移动;本发明通过布置在钢管内外两侧对应区域的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使校直过程中施加向钢管的作用力被限制在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之间,提升了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效果,相比于在钢管外侧进行加压校直的操作,有效降低在校直部位相邻的钢管表面产生额外的应力作用,避免了在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情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设备。
背景技术
钢管在轧制或者是热处理后,由于受到外力、热应力或组织应力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弯曲变形;对于钢管端部和大直径钢管弯曲变形,常用压力校直的方法进行,传统压力校直常凭借经验来确定工艺参数,使得校直精度不佳,目前已出现的自动校直设备,其校直精度得到提升,但是对于薄壁型无缝钢管,钢管自身较低的强度,使得加压校直方式仍存在尚未完善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0536287.X公开了一种钢管扩径用在线校直装置,该方案通过多个弯曲检测器对钢管的形成全面检测,使环形架上的夹持结构转动到钢管的弯曲方向上,形成针对性的校直操作,提高校直的准确性和效率,并可在钢管扩径形成不同方向的弯曲时,均能形成实时的校直操作,提高对钢管的校直效果。
但是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钢管的局部位置进行加压来校直,而对于薄壁无缝钢管,在加压校直过程中,更易在局部位置产生应力变形,由此采用较小的加压应力值,削弱了钢管的校直效率,从而影响到薄壁钢管整体的校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设备,通过布置在钢管内外两侧对应区域的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使校直过程中施加向钢管的作用力被限制在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之间,提升了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效果,相比于在钢管外侧进行加压校直的操作,有效降低在校直部位相邻的钢管表面产生额外的应力作用,避免了在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薄壁无缝钢管的校直设备,包括工作台,还包括:
校直组件,所述校直组件活动设于工作台上,所述校直组件包括布置于钢管外侧的若干个第一校直部或布置于钢管内侧的若干个第二校直部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
驱动部,固设于校直组件一侧的若干个驱动部分别与第一校直部和第二校直部传动连接,驱动部使第一校直部以及第二校直部沿工作台上钢管的径向移动;
所述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具有相同结构,包括:
回转件,环状结构的回转件固设于工作台上;以及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活动设于回转件的径向上,传动件的两端贯穿回转件的内外两侧设置,传动件朝向钢管的一端固设有用于校直的压块,传动件的另一端与驱动部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的区别在于校直过程中的传动件动作方向相反。
将需校直的钢管装夹在工作台上的校直组件中,并使第一校直部与第二校直部分别位于钢管内外壁两侧的对应位置,接着通过驱动部带动传动件上的压块向钢管移动并进行挤压校直。
进一步,所述压块为弧形板状结构设置,所述传动件中还包括用于调节压块形状的传动附件,传动附件的两端分别与压块和驱动部连接,且成对的传动附件沿回转件的周向分布于传动件两侧;
在移动压块至钢管表面加压的过程中,传动件与传动附件具备不同的进给量,使板状的压块形成不同曲率的弧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压块沿回转件周向的两端固设有滑块,滑块上开设有用于活动连接传动附件的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传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传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8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腔零件侧壁孔口倒角工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新型轻量化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