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环抱式前转向节的减振器的拔脱力仿真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7911.6 | 申请日: | 202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6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建;潘为钊;范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钟雪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环抱 转向 减振器 拔脱力 仿真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仿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环抱式前转向节的减振器的拔脱力仿真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减振器与环抱转向节间的最大间隙及环抱转向节侧面螺栓的最小打紧力来仿真获取减振器的最小拔脱力;S2、获取与环抱转向节连接的减振器端部在拔脱方向的最大受力值;S3、检测减振器在拔脱方向的最大受力值是否小于减振器的最小拔脱力,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认定减振器不存在拔出风险,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认定减振器存在拔出风险。本发明为减振器拔脱力设计开发提供精了一种准CAE仿真方法,不仅规避了后期路试和售后减振器被拔出的风险,同时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保障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仿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环抱式前转向节的减振器的拔脱力仿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前悬架多采用麦弗逊悬架,其前滑柱下端与前转向节通过U型支架(业内也叫AB支架)并通过紧固件打紧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导致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后四轮参数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跑偏从而出现吃胎。为了规避该问题发生,目前前转向节与前减振器采用环抱结构来规避上述问题发生,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反复对减振器的拔脱力进行验证,需要增加人力和资源,延长开发周期的同时,增加开发成本,影响产品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环抱式前转向节的减振器的拔脱力仿真分析方法,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环抱式前转向节的减振器的拔脱力仿真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减振器与环抱转向节间的最大间隙及环抱转向节侧面螺栓的最小打紧力来仿真获取减振器的最小拔脱力;
S2、获取与环抱转向节连接的减振器端部在拔脱方向的最大受力值;
S3、检测减振器在拔脱方向的最大受力值是否小于减振器的最小拔脱力,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认定减振器不存在拔出风险,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认定减振器存在拔出风险。
进一步的,基于abaqus软件来仿真获取减振器的最小拔脱力。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调取环抱转向节和减振器三维数据,进行有限元网格处理;
S12、在CAE模型中定义环抱转向节、减振器的材料属性;
进一步的,环抱转向节的材料属性包括:材料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及密度、进一步的,减振器的材料属性包括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密度。
S13、在abaqus模型中将轮胎轮心和环抱转向节的轴承安装孔内表面刚性连接;
S14、在abaqus模型中将环抱转向节与减振器的径向间隙设置成最大间隙值;
S15、在abaqus模型中设置减振器和转向节的环抱间的摩擦系数;
S16、将环抱侧面螺栓的打紧力矩取最小值;
S17、在abaqus模型中沿着减振器拔脱方向的轴向开始向减振器施加力,减振器沿着拔脱方向的轴线有移动后停止,此时向减振器施加力即为减振器的最小拔脱力。
进一步的,转向节的环抱直径取上限值,减振器的外径取下限值,两者的差值即为环抱转向节与减振器的径向间隙设置成最大间隙值。
进一步的,基于adams软件获取与环抱转向节连接的减振器端部在拔脱方向的最大受力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基于adams软件分析减振器端部在多种工况下在减振器拔脱方向的轴向受力;
S22、最大受力即为与环抱转向节间连接的减振器端部在拔脱方向的最大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7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