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技术的智慧办公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96425.2 | 申请日: | 202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0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警通人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10 | 分类号: | G06Q10/10;G06V40/16;G06F3/01;G06F21/32;G16H50/30;G06V40/10;G06V40/18;G06F16/907;G06F16/904;G01V8/10;G01C21/00;G01J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屹智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85 | 代理人: | 张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鹏湾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化 平台 技术 智慧 办公 系统 | ||
1.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技术的智慧办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办公数据库、办公电脑智能调控模块、办公状态健康监测模块和预警提醒终端;
所述办公数据库用于存储办公电脑所属办公人员对应的脸部图像,存储办公电脑进入待机状态的需求时长,存储办公电脑进入关机状态的需求待机时长和各种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适宜显示亮度,存储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扫描图像、单次落座健康持续时长、眼睛单次使用健康时长、标准视线接触角度、标准视线接触长度和办公状态标准健康指数;
所述办公电脑智能调控模块用于对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进行智能调控;
所述办公状态健康监测模块用于对办公人员的办公状态进行健康监测,评估办公人员的办公状态健康指数,其中办公状态健康监测模块包括坐姿监测单元和眼睛监测单元;
所述预警提醒终端用于将办公人员的办公状态健康指数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办公状态标准健康指数进行对比,若办公人员的办公状态健康指数低于办公状态标准健康指数,则进行预警提醒;
所述坐姿监测单元用于对办公人员的坐姿进行监测,评估办公人员的坐姿综合健康指数,其中坐姿监测单元包括坐姿健康监测子单元和落座持续时长监测子单元;
所述坐姿健康监测子单元用于对办公人员的坐姿进行健康监测,其具体过程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若干监测时间点,并将其分别编号为1,2,...,i,...,q;
步骤二:并通过人体红外扫描仪对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进行扫描,得到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扫描图像,进而从中提取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外形轮廓;
步骤三:基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扫描图像,从中获取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外形轮廓,进而提取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外形轮廓面积;
步骤四:将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外形轮廓与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外形轮廓进行重合对比,并提取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外形轮廓对应的重合面积;
步骤五:将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外形轮廓对应的重合面积与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外形轮廓面积进行对比,计算办公人员的坐姿健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μ表示为办公人员的坐姿健康指数,si′表示为第i个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外形轮廓对应的重合面积,S″表示为办公人员的标准坐姿外形轮廓面积;
所述落座持续时长监测子单元用于对办公人员的落座持续时长进行健康监测,其具体过程执行以下步骤:
R1:基于得到的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扫描图像,进而获取办公人员的各次落座对应的持续时长,并将办公人员的各次落座分别编号为1,2,...,k,...,n;
R2:将办公人员的各次落座对应的持续时长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单次落座健康持续时长进行对比,计算办公人员的落座持续时长健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λ表示为办公人员的落座持续时长健康指数,SC′表示为单次落座健康持续时长,sck表示为办公人员的第k次落座对应的持续时长;
所述办公人员的坐姿综合健康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φ表示为办公人员的坐姿综合健康指数,γ1和γ2分别表示为坐姿和落座持续时长对应的健康修正系数;
所述眼睛监测单元用于对办公人员的眼睛进行健康监测,计算办公人员的眼睛使用健康指数,其具体过程执行以下步骤:
U1:基于得到的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坐姿扫描图像,从中识别出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眼部所在位置,进而获取办公人员的眼睛各次聚焦办公电脑屏幕对应的时长,并将办公人员的眼睛各次聚焦办公电脑屏幕分别编号为1,2,...,m,...,v;
U1-2:将办公人员的眼睛各次聚焦办公电脑屏幕对应的时长与办公数据库存储的眼睛单次使用健康时长进行对比,计算办公人员的眼睛聚焦办公电脑屏幕对应的时长健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办公人员的眼睛聚焦办公电脑屏幕对应的时长健康指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J0表示为眼睛单次使用健康时长,jm表示为办公人员的眼睛第m次聚焦办公电脑屏幕对应的时长;
U2:基于识别到的办公人员的眼部所在位置,进而提取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眼睛聚焦方向;
U2-1:通过高清摄像仪对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进行三维图像扫描,得到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对应的三维外观图像,进而获取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放置方向;
U2-2:获取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眼睛聚焦方向与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放置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将其记为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角,进而提取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角度;
U2-3:将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角度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视线接触角度进行对比,计算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角度健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τ表示为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角度健康指数,θ0′表示为标准视线接触角度,θi表示为第i个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角度;
U3:基于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对应的三维外观图像,从中提取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对应的显示屏幕上沿中心点,将其记为办公电脑参考点;
U3-1:基于识别到的各个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眼部所在位置,进而获取办公人员的眼部中心点,并将其与办公电脑参考点进行连线,进而提取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眼部中心点与办公电脑参考点的连线长度,并将其记为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长度;
U3-2:将各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长度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视线接触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长度健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长度健康指数,Len0′表示为标准视线接触长度,Leni表示为第i个监测时间点中办公人员的视线接触长度;
所述办公人员的眼睛使用健康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ξ表示为办公人员的眼睛使用健康指数;
所述办公人员的办公状态健康指数计算公式为:ψ=ln[(φ*a1+ξ*a2)+1],其中ψ表示为办公人员的办公状态健康指数,a1和a2分别表示为办公人员的坐姿和眼睛使用对应的健康权重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技术的智慧办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办公人员的办公电脑进行智能调控,其具体过程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人脸识别器对当前位于办公电脑显示屏幕前的人员进行脸部识别,得到当前位于办公电脑显示屏幕前的人员对应的脸部图像,并将其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办公电脑所属办公人员对应的脸部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当前位于办公电脑显示屏幕前的人员为办公电脑所属办公人员,进而将办公电脑进行自动开启控制;
步骤2:将办公电脑所属办公人员记为办公电脑管理人员,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对办公电脑管理人员进行实时感应,并识别办公电脑管理人员是否离开办公工位,若识别出办公电脑管理人员已经离开办公工位,则获取办公电脑管理人员的离开时长;
步骤2-1:将办公电脑管理人员的离开时长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办公电脑进入待机状态的需求时长进行对比,计算办公电脑的待机需求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δ表示为办公电脑的待机需求指数,t′表示为办公电脑管理人员的离开时长,T表示为办公电脑进入待机状态的需求时长;
步骤3:获取办公电脑的待机时长,进而将办公电脑的待机时长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办公电脑进入关机状态的需求待机时长进行对比,计算办公电脑的关机需求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β表示为办公电脑的关机需求指数,dt′表示为办公电脑的待机时长,DT表示为办公电脑进入关机状态的需求待机时长;
步骤4:获取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并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对办公电脑所属办公环境进行光照强度检测,得到办公电脑所属办公环境对应的光照强度,并将其标记为办公光照强度,将办公光照强度与办公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适宜显示亮度进行匹配,进而获取办公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适宜显示亮度;
步骤4-1:将办公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与办公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适宜显示亮度进行对比,计算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调节需求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η表示为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调节需求指数,LD″表示为办公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适宜显示亮度,ld表示为办公光照强度对应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警通人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警通人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64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科普展示用预防接种互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浓密池过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