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94766.6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7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喻吉良;李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7/02 | 分类号: | C22C27/02;C22C1/03;C22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晓晓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用轻质铌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2%~10%的Al、3%~7%的V、0.5%~5.5%的Zr、1%~6%的Cr、2%~10%的W、2%~10%的Mo、2%~10%的Re、2%~10%的Hf以及余量的Nb。
2.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2%~10%的Al、3%~7%的V、2%~10%的W、0.5%~5.5%的Zr、1%~6%的Cr,以及余量的Nb。
3.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2%~10%的Al、3%~7%的V、2%~10%的Mo、0.5%~5.5%的Zr,1%~6%的Cr,以及余量的Nb。
4.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2%~10%的Al、3%~7%的V、2%~10%的Re、0.5%~5.5%的Zr、1%~6%的Cr,以及余量的Nb。
5.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2%~10%的Al、3%~7%的V、2%~10%的Hf、0.5%~5.5%的Zr、1%~6%的Cr,以及余量的Nb。
6.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3%~7%的V、2%~10%的W、0.5%~5.5%的Zr,以及余量的Nb。
7.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3%~7%的V、2%~10%的Hf、0.5%~5.5%的Zr,以及余量的Nb。
8.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3%~7%的V、2%~10%的Mo、0.5%~5.5%的Zr,以及余量的Nb或18%~48%的Ti、2%~10%的Al、2%~10%的W、1%~6%的Cr,以及余量的Nb。
9.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18%~48%的Ti、2%~10%的Al、2%~10%的Mo、1%~6%的Cr,以及余量的Nb或18%~48%的Ti、2%~10%的Al、2%~10%的Re、1%~6%的Cr,以及余量的Nb。
10.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制备原料的合金元素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关系进行混合,随后压制成电极;若制备原料的合金元素中包括Al和V合金元素,所述Al和V合金元素以中间合金方式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按照纯金属元素方式加入;
S2:将电极置于真空电子束熔炼炉中,在真空度小于5×10-2Pa的条件下进行熔炼1~3次,得到半成品铸锭;所述真空电子束熔炼电子束枪电流为2.30A~2.50A、熔速为12mm/min~18mm/min;
S3:将半成品铸锭置于真空自耗电弧炉中,在真空度小于5×10-2Pa的条件下进行熔炼1~3次,得到轻质铌合金铸锭;所述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的电流为7KA~11KA、熔炼电压为29V~37V;
S4:将轻质铌合金铸锭在挤压温度为950℃~1150℃,挤压比为4~6的条件下进行挤压,得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棒坯;
S5:将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棒坯在真空度小于2×10-2Pa的条件真空退火,退火温度为950℃~1150℃,得到深冷环境用轻质铌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47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