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循环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92751.6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7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魏学锋;汤红妍;徐航;张宁;樊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4;B01J20/30;C02F1/28;C02F1/4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孙亚丽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超支 磁性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循环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循环再生再使用方法,涉及化学工程分离领域,所述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subgt;3/subgt;Osubgt;4/subgt;固体材料;将磁性Fesubgt;3/subgt;Osubgt;4/subgt;分别与甲醇、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甲酯、二亚乙基三胺反应制得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分离水体中悬浮微粒,能够实现低投加量高分离率的效果,且分离前水体无需调节pH、稀释等预处理,分离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程分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循环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水环境处理中,水体中悬浮微粒的分离与去除,通常在污水深度处理的预处理环节,承担十分重要的角色。化学絮凝法作为水体中悬浮微粒的主要分离方法之一,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体中的悬浮微粒不断聚集并成为更大的絮体/絮团,从而加快悬浮微粒沉降,实现固液分离。但该方法通常耗时较长,一般为60~120min,且投加的金属盐类絮凝剂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磁絮凝分离技术作为化学絮凝的一个分支,通过向待处理水体中投加一定浓度的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和水体中悬浮微粒在吸附电中和、压缩双电层、网捕架桥和卷扫等的作用下凝聚、聚集,再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悬浮微粒高效分离。为了提高磁性材料对悬浮微粒的分离效率,磁性材料在使用前通常会进行功能化组装,即采用聚合物与Fe3O4以原位或异位组装的方式,使聚合物与Fe3O4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材料(Wang S.,2015,9,178-185)。目前与Fe3O4组装的聚合物,主要以无机聚合物(Al2(SO4)3、PAC等)、有机聚合物(PEI、PDDA等)、生物类(壳聚糖、淀粉等)为主。这些聚合物与Fe3O4组装后所获得的磁性复合材料,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水体中悬浮微粒的分离去除。但在磁性复合材料的循环再生环节,多数磁性复合材料再生再使用时,悬浮微粒的分离率逐渐下降,且再使用时需要与聚合物重组装。这种再生再使用性能的降低,主要是由于Fe3O4与聚合物在组装环节,所组装的聚合物官能团与Fe3O4结合稳定性差造成。
目前与Fe3O4组装的聚合物,多数以线型或链状聚合物为主,聚合物链端的N–基官能团多在Fe3O4表面组装,组装稳定性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循环使用方法,该磁性复合材料基于超支化聚合物中独特的三维超分支结构,通过可控组装对磁性Fe3O4增容,以提升其多相活性吸附位点,进而提升其组装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端氨基超支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S2、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与磁性Fe3O4原位组装
S21、按照10:160:50:1:1.25的质量比分别称取步骤S1制备的磁性Fe3O4、甲醇溶液、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甲酯以及二乙烯三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2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行链路发射的信道化
- 下一篇:一种陆轨两用驱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