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7514.0 | 申请日: | 202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2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贺伟;吴池力;朱龙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2/00;F24F5/00;F24F13/30;F24S20/30;F25B17/04;F25B27/00;F25B37/00;F25B39/04;F25B41/20;F24D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小林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通风 吸附 制冷 复合 能源 利用 系统 | ||
1.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烟囱模块、余热回收设备、吸附式制冷系统和室内换热设备;
所述余热回收设备与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连接,用于回收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的余热;
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和所述室内换热设备连接,用于吸收余热回收设备的热量和提供室内换热设备的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包括透明外墙、集热板和蓄热墙;所述透明外墙和蓄热墙之间形成加热风道,所述集热板位于所述加热风道内;所述透明外墙设有可开合控制的、且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蓄热墙设有可开合控制的、且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蒸发器、上升气管、冷凝器和下降液管,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蓄热墙内,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连接换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包括蓄热水箱、冷却水箱、载冷水箱、第一吸附箱和第二吸附箱,所述第一吸附箱内设有第一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所述第二吸附箱内设有第二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内;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或第二吸附床;
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可选择地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或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
所述载冷水箱可通过第三循环管路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或第二蒸发冷凝器;
所述室内换热设备与所述载冷水箱连接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箱和第二吸附箱内抽真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时,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所述载冷水箱通过第三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冷凝器;
当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床时,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所述载冷水箱通过第三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第三循环管路相互连接并设有若干控制阀,所述若干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第三循环管路均设有泵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内的水温为55℃~100℃,冷却水箱的水温为18~32℃,所述载冷水箱的水温为7~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设备为风机盘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内为R22制冷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未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75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