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82997.5 | 申请日: | 2022-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强;王晓龙;蔡永久;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A01G13/00;A01G22/00;A01G22/60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郭雪丽;徐蓓 |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地埂 相结合 生态 隔离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包括植物篱、地埂和支浜,所述支浜为与河/湖岸平行的沟渠,位于河/湖岸的两侧,所述地埂与支浜连续设置,且位于支浜远离河/湖岸的一侧,所述植物篱设于地埂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浜包括浜底、外浜和内浜,支浜的纵截面为梯形,浜底的宽度小于支浜内水面的宽度,外浜坡度与大于内浜坡度;所述地埂包括外埂、内埂、梗台和埂底,所述地埂的纵截面呈梯形,且梗台的宽度小于埂底的宽度,所述支浜的上端面与埂底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发明的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施工成本低、对原生景观破坏小、维护成本低、隔离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
背景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是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1900年以来,世界自然湿地损失的比例约为54%~57%,65.2%的湿地水生植被在减少;超过50%的鱼类区系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声光污染,污水排放,垃圾投弃,捕鱼,放牧等湿地周边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生态隔离带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于发挥湿地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弹性力和恢复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已有生态隔离技术多以人类活动区的防撞栏、绿化带以及水中的生态浮床、防护网等为主,无法在干湿交替变化剧烈的水陆过渡带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库滨带生态防护技术由于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对自然景观破坏严重的缺点往往无法付诸实施。针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施工和运行成本低,对自然景观破坏小,隔离效果好的生态隔离技术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包括植物篱、地埂和支浜,所述支浜为与河/湖岸平行的沟渠,位于河/湖岸的两侧,所述地埂与支浜连续设置,且位于支浜远离河/湖岸的一侧,所述植物篱设于地埂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浜包括浜底、外浜和内浜,支浜的纵截面为梯形,浜底的宽度小于支浜内水面的宽度,外浜坡度与大于内浜坡度。
进一步的,所述地埂包括外埂、内埂、梗台和埂底,所述地埂的纵截面呈梯形,且梗台的宽度小于埂底的宽度,所述支浜的上端面与埂底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浜的内侧面与内埂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倾斜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地埂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浜的浜底宽度为1 m,支浜的最大水深为2 m,最大水面宽度为5m,内浜坡度为33.69°,外浜坡度为63.43°;所述地埂的埂台宽度为2 m,埂底的宽度4 m,地埂的高度为2 m,外埂和内埂坡度均为63.43°。
进一步的,所述支浜与外界水系连通;在支浜的内浜上沿水深梯度由浅至深依次种植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挺水植物包括菰、莲、菖蒲和菱,浮叶植物包括荇菜、金银莲花和芡实,沉水植物包括苦草、狐尾藻、金鱼藻和竹叶眼子菜。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篱由挺水植物组成,植物篱以耐旱植物为优势种,以原生植物为伴生种,植物篱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等于2m。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篱包括芦苇、南荻、薹草、蒌蒿和蓼子草。
本发明的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地埂紧靠支浜外侧,利用从支浜中挖掘的底泥堆积成的梯形土垄,无需补充客土,地埂的内埂与支浜的外浜形成相同梯度的陡坡,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植物篱分布在梯形地埂的上底,由高大、耐旱的挺水植物组成,与地埂共同形成具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天然屏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2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