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82997.5 | 申请日: | 2022-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强;王晓龙;蔡永久;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A01G13/00;A01G22/00;A01G22/60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郭雪丽;徐蓓 |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地埂 相结合 生态 隔离 系统 | ||
1.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篱、地埂和支浜,所述支浜为与河/湖岸平行的沟渠,位于河/湖岸的两侧,所述地埂与支浜连续设置,且位于支浜远离河/湖岸的一侧,所述植物篱设于地埂的上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浜包括浜底、外浜和内浜,支浜的纵截面为梯形,浜底的宽度小于支浜内水面的宽度,外浜坡度与大于内浜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埂包括外埂、内埂、梗台和埂底,所述地埂的纵截面呈梯形,且梗台的宽度小于埂底的宽度,所述支浜的上端面与埂底位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浜的内侧面与内埂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倾斜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埂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浜的浜底宽度为1 m,支浜的最大水深为2 m,最大水面宽度为5 m,内浜坡度为33.69°,外浜坡度为63.43°;所述地埂的埂台宽度为2 m,埂底的宽度4 m,地埂的高度为2m,外埂和内埂坡度均为63.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浜与外界水系连通;在支浜内沿水深梯度由浅至深依次种植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挺水植物包括菰、莲、菖蒲和菱,浮叶植物包括荇菜、金银莲花和芡实,沉水植物包括苦草、狐尾藻、金鱼藻和竹叶眼子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篱由挺水植物组成,植物篱以耐旱植物为优势种,以原生植物为伴生种,植物篱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等于2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植物篱-地埂-支浜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篱包括芦苇、南荻、薹草、蒌蒿和蓼子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29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