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独柱墩增大截面加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80149.0 | 申请日: | 2022-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帅;朴海龙;曾战赢;蓝金容;张文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9/02;E01D19/04;E02D15/04;E02D5/6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许立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柱墩 增大 截面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柱墩增大截面加固方法,用于对桥梁的独柱墩增粗并加强其结构强度,以及增强对桥体的支护,包括钢护筒、多角度支撑钢盖梁以及足墩,通过钢筋笼、钢护筒和足墩,来增大独柱墩的截面积,以及其躯干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独柱墩的支撑上限,同时通过多角度支撑钢盖梁,实现对桥体的多点支撑,大大降低了桥体倾覆的风险。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层一体成型,不用拆卸,与钢筋混凝土层共同增大了独柱墩的截面积,进而增强了独柱墩的结构强度和抗弯矩值,减小了造成桥梁墩柱的弯剪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独柱墩增大截面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运营多年的独柱墩支承桥梁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安全隐患:1、独柱墩桥梁在超载车辆偏心作用及恒载偏心作用下,桥台双支点位置可能存在支座脱空现象、桥墩单支点位置不能为上部梁体提供横向约束,导致上部梁体变形过大,从而形成机动体系,造成桥梁上部结构突然整体侧翻、倾覆。该类型的破坏形式属于无预兆的脆性破坏,事先无明显预兆,会发生桥塌、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2、某些桥梁连接墩采用独柱墩+盖梁的构造形式,在超载车辆作用于连接墩位置时,盖梁的弯矩和剪力以及独柱墩的弯矩达到最不利荷载工况,当内力设计值远大于其截面承载力时,连接墩的盖梁或独柱墩会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破坏,从而使上部梁体丧失边界支承条件,形成机动体系而发生梁体整体侧翻倾覆的事故。3、独柱墩本身属于偏心受压构件,如果桥墩高度过大或者桥墩墩身回旋半径过小,在超载车辆偏心作用下,经过结构计算分析可知,支座会出现较大的横桥向水平力,可能出现墩柱根部截面弯矩值大于其承载力的不利工况,从而造成桥梁墩柱根部截面的弯剪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柱墩增大截面加固方法,其解决了传统独柱墩桥体容易侧翻倾覆和桥梁独柱墩截面的弯剪破坏等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独柱墩增大截面加固方法,用于对桥梁的独柱墩增粗并加强其结构强度,以及增强对桥体的支护,包括钢护筒,所述钢护筒套设在所述独柱墩上,与独柱墩留有环形的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设有钢筋混凝土层,用于增强独柱墩中上端的结构强度;
多角度支撑钢盖梁,所述多角度支撑钢盖梁设置在所述钢护筒上端,用于对桥体左右两侧提供多个支撑点;
足墩,设置在所述钢护筒下端,用于增强所述独柱墩下端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足墩套设在所述独柱墩于地面下的部位,所述足墩由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足墩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多角度支撑钢盖梁包括梁臂和支撑臂,所述钢护筒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若干所述梁臂,所述梁臂一端与所述钢护筒上端铰接,所述梁臂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一端铰接,所述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钢护筒筒体铰接,所述支撑臂为可以调节的伸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内沿轴向依次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直径相同且比第二腔体的直径大,所述第二腔体内对称设置两段内螺纹;
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梁臂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头和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导头滑动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螺纹杆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螺纹杆与一所述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钢护筒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设有第二导头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导头滑动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二螺纹杆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螺纹杆与另一所述内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钢护筒上端一体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嵌入设置有第一锚座,所述梁臂与所述第一锚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护筒筒体上一体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嵌入设置有第二锚座,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锚座铰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球型抗拉支座,所述球型抗拉支座设置在所述梁臂上,所述球型抗拉支座与所述桥体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0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设备及光伏系统
- 下一篇:高附着力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装置及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