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脉瘤内覆膜支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75671.X | 申请日: | 2022-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华;佟鑫;陈吉钢;夏嘉祥;韩明阳;纪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安徽升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63 | 代理人: | 张生梅 |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瘤 内覆膜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瘤内覆膜支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若干组金属杆和生物膜,若干组所述金属杆组成灯笼状骨骼支架主体,所述生物膜覆盖在所述支架主体中间位置的外表面,所述生物膜的厚度为8‑24μm,所述支架主体的一端连接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所述导丝上的输送导管,所述生物膜内侧还设置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用于对生物膜进行张开,使生物膜完全堵住动脉瘤颈,所述导丝前端经热熔断金属焊接在所述张开机构的一端;通过设置的生物膜降低载瘤动脉流向动脉瘤内血流,减少血流冲击,且本发明设置在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之间可以解决以往覆膜支架造成支架段侧支血管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脉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脉瘤内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夹闭动脉瘤颈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颅内动脉瘤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再出血率与夹闭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再次治疗率是夹闭手术的7倍,因此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总体上优于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所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动脉瘤的首选方法。血管内介入手术的理论支撑是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达到载瘤动脉血管重建,促进瘤内血栓形成,促进瘤颈部血管内皮化,从而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其方法主要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覆膜支架置入术。目前覆膜支架置入术逐渐成为治疗动脉瘤的新方式,现有的覆膜支架包括支撑结构和覆膜,覆膜包覆在支撑结构的外部,通过覆膜的物理隔绝作用,将动脉瘤病变部位的血流与正常学循环隔绝,在载瘤动脉内重新建立血流通道。但是该种覆膜支架会引起支架段侧支血管的堵塞,或者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脉瘤内覆膜支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动脉瘤内覆膜支架,包括若干组金属杆和生物膜,若干组所述金属杆组成灯笼状骨骼支架主体,所述生物膜覆盖在所述支架主体中间位置的外表面,所述生物膜的厚度为8-24μm,所述支架主体的一端连接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所述导丝上的输送导管,所述生物膜内侧还设置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用于对生物膜进行张开,使生物膜完全堵住动脉瘤颈,所述导丝前端经热熔断金属焊接在所述张开机构的一端。
较佳的,所述张开机构包括张开板、粘结层、推板、第一铰接块、张开杆、第二铰接块和移动块,所述张开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生物膜内侧,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张开板的外侧,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张开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铰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板表面,所述导丝的前端与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块的表面,所述张开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块和所述第二铰接块铰接。
较佳的,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所述生物膜内侧的中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支架主体两端分别对称设有不透X线的第一标记点,所述第一标记点的数量为八个。
较佳的,所述生物膜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不透X线的第二标记点,所述第二标记点的数量为四个。
较佳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外径0.60-1.00mm,壁厚0.036-0.080mm的镍钛合金管,切割成网孔状,镍钛合金管远端伸出有丝状端部,近端开口为斜面,工艺参数为:电流80-110A,脉宽3.0-6.0ms,频率5-10HZ;
S102.扩张成外径2-6mm的管,工艺参数为:真空度10-3Pa,从室温以8-24min时间,升温至400-600℃,保温20-40分钟,炉内自然冷却至室温,得支架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5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