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工轴承内圈的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75044.6 | 申请日: | 2022-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阳;王明波;王铭;朱炳超;陈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沛斯轴承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苑新民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轴承 内圈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轴承内圈的设备,其涉及轴承加工领域,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转动柱和驱动所述转动柱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柱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固定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切削轴承内圈的削刀和用于控制削刀移动的位移组件,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柄、第二夹持柄、第一固定组件、双向气缸,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的外侧壁分别抵接于轴承内圈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轴承内圈的内侧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同步移动,所述双向气缸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的上下两端。本申请具有加工方便、轴承内圈不易脱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轴承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轴承内圈的设备。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目前轴承中最常见的是滚珠轴承,滚珠轴承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主要是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内圈开设有与轴相互配合的孔,内圈置于外圈内,内圈的外侧壁和外圈的内侧壁均开设有供滚动体滑移的滑道,滚动体为滚珠,滚珠位于内圈的滑道和外圈的滑道之间,保持架包括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均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在安装轴承的过程中,首先将若干滚珠置于外圈和内圈之间,接着通过使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合拢固定,将滚珠置于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之间,从而完成轴承的安装。
相关技术中,在对轴承内圈加工的过程中,首先将轴承内圈固定于转轴上,接着使转轴转动,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轴承内圈同步转动,接着通过使削刀靠近轴承内圈外侧壁,从而在轴承外圈切削出供滚珠滑移的滑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轴承内圈进行加工时,操作者需要首先更换与轴承内圈相适配的转轴,接着将轴承内圈和转轴固定,然后对轴承内圈进行加工,申请人认为对不同尺寸的轴承内圈进行加工时,更换不同尺寸的转轴影响轴承加工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不同尺寸的轴承内圈加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加工轴承内圈的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加工轴承内圈的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工轴承内圈的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转动柱和驱动所述转动柱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柱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固定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切削轴承内圈的削刀和用于控制削刀移动的位移组件,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柄、第二夹持柄、第一固定组件、双向气缸,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的外侧壁分别抵接于轴承内圈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轴承内圈的内侧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同步移动,所述双向气缸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的上下两端,所述双向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柄固定连接,所述双向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柄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轴承内圈进行加工时,首先将轴承内圈套接于固定装置上,通过使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抵接于轴承内圈的内侧壁,接着操作者在第一固定组件和双向气缸的作用下,使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背向运动,从而将轴承内圈固定,接着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转动柱转动,从而使固定装置和轴承内圈转动,最后,操作者通过位移组件使削刀发生移动,直至削刀与轴承内圈的外侧壁抵接,在位移组件的作用下,使削刀继续朝向轴承内圈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使削刀沿轴承内圈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在轴承内圈的外侧切削出供滚动体滑移的滑道,最终完成轴承内圈的加工,具有便于调节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的距离,从而实现对不同尺寸的轴承内圈的固定,具有加工方便、加工效率高和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轴承内圈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沛斯轴承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新昌沛斯轴承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5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