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3168.0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华;凌明基;蔡绍辉;朱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市方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林文生 |
地址: | 514000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界面 集成电路 ic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的加工方法,包括采集模块、控制器、涂胶机、电动夹爪、涂胶机、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天线绕制在基板上的数据,采集储能线圈和天线以及第一感应线圈连接的数据,采集第二感应线圈绕制在智能卡芯片上的数据;所述采集模块与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连接,通过控制器对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化程度高,大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减小了因大量人工参与导致的NG,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合格率;便于人员知晓故障设备,从而可及时进行维修,保证产品的顺利加工;便于对异常数据进行标记,方便查找故障数据,及时进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IC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IC卡,也称智能卡、智慧卡、微电路卡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IC卡与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是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根据通讯接口把IC卡分成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和双界面卡(同时具备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通讯接口);IC卡由于其固有的信息、便于携带、比较完善的标准化等优点,在身份认证、银行、电信、公共交通、车场管理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非接触式IC卡通过卡内的线圈与外界进行射频通信实现数据交换这种C卡有的带有内部电池,可以工作3年或是几年,也有的靠线圈的感应电流工作;由于线圈的体积决定了感应电流的强度从而决定了其有效作用距离,所以有的公司设计的射频IC卡允许用户自己设计、绕制线圈,这种卡经常用于诸如身份鉴别等场合。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电磁波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送出去或接受数据。
申请号为CN201210137331.0公开了一种新型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及其工作方式,包括卡体,所述卡体中心层内设有线圈,所述卡体一面封装有接触式IC卡芯片,所述接触式IC卡芯片内设有微型线圈;在卡片使用过程中,当这种封装的双界面卡片接近读卡器的时候,读卡器的射频磁场能量激活了封装在卡内部的线圈,这样卡内部的线圈就形成了一个射频磁场,而卡内线圈产生的磁场通过耦合和传导的原理激活了接触式IC卡芯片内部的微型线圈,这样接触式IC卡芯片就开始工作;通过(读卡器→激活卡内线圈→激活芯片内微型线圈→芯片与读卡器通讯)这样一个原理双界面卡非接功能的工作。
申请号为CN201310463837.5公开了一种双界面卡及其制造工艺,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智能卡芯片、并设有与外部读卡器相互感应的天线,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储能元件和第一感应线圈;所述智能卡芯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相互感应的第二感应线圈;所述天线经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连接。
现有的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加工时大量的人工通过经验进行加工,导致产品NG较高,生产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加工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的加工方法,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加工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界面集成电路IC卡的加工方法,包括采集模块、控制器、涂胶机、电动夹爪、涂胶机、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天线绕制在基板上的数据,采集储能线圈和天线以及第一感应线圈连接的数据,采集第二感应线圈绕制在智能卡芯片上的数据;
所述采集模块与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连接,通过控制器对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连接,通过第一输送机输送绕制有第二感应线圈的智能卡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市方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梅州市方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3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