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59091.1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1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方晓钟;贾红滢;冯娟;李永乐;王潇翔;李红;吴子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33/20;C08L23/06;C08L51/06;C08K7/10;C08K3/04;C08K3/08;C08K7/06;C08K5/101;C08K3/30;C08K3/22;C08K5/521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1145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防火 木塑型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木质纤维40~50、聚丙烯腈纤维2~4、硅酸铝纤维2~4、高密度聚乙烯10~25、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2~4、碳酸钙3~6、蒙脱土4~8、膨润土2~6、润滑剂2~5、石墨烯0.4~0.8、抗静电剂2~4、阻燃剂12.5~15.5、硅烷偶联剂0.5~0.8。本发明预先用石墨烯和抗静电剂对高密度聚乙烯进行改性,可以消除高密度聚乙烯生产过程摩擦产生的静电,后续生产中,石墨烯与抗静电剂协同,更够大大提升材料的抗静电效果,抗静电组分和阻燃组分分开加入,不会造成相互影响,本发明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和阻燃性能,同时也具有非常好的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是指利用塑料与木粉、稻壳、秸秆等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塑成型等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
在某些使用情况下,比如用在实验室、电子元件生产车间等场所时,对材料抗静电要求比较高,目前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向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这种方式虽然操作方便,但抗静电性仍不理想,并且这些场所还有防火要求,而目前仍未有符合的木塑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对木塑材料防静电防火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
木质纤维40~50、聚丙烯腈纤维2~4、硅酸铝纤维2~4、高密度聚乙烯10~25、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2~4、碳酸钙3~6、蒙脱土4~8、膨润土2~6、润滑剂2~5、石墨烯0.4~0.8、抗静电剂2~4、阻燃剂12.5~15.5、硅烷偶联剂0.5~0.8。
进一步地,所述木质纤维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木材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为聚酯酰胺。
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剂为铜粉、碳纤维和丙烯酸硬脂酸酯按重量比1:2:1混合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二硫化钼、氢氧化铝、季戊四醇磷酸酯按重量比0.5~1:0.5~1.5:2~3混合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
将石墨烯和抗静电剂加入到高密度聚乙烯中,然后在85~95℃条件下搅拌30~40min,得到初混料,将初混料投入挤出造粒机中,在160~190℃条件下挤出造粒,得到改性高密度聚乙烯颗粒;
(2)木塑原料颗粒的制备
将木质纤维粉碎成粉,加入改性高密度聚乙烯颗粒和剩余原料,然后在80~90℃条件下搅拌30~50min,得到初混料,将初混料投入挤出造粒机中,在135~205℃条件下挤出造粒,得到木塑原料颗粒;
(3)挤出成型
将木塑原料颗粒投入到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成型,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55~175℃,螺杆转速为55~135rad/min,得到所述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预先用石墨烯和抗静电剂对高密度聚乙烯进行改性,可以消除高密度聚乙烯生产过程摩擦产生的静电,后续生产中,石墨烯与抗静电剂协同,更够大大提升材料的抗静电效果,抗静电组分和阻燃组分分开加入,不会造成相互影响,本发明防静电防火木塑型材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和阻燃性能,同时也具有非常好的机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9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