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节能型保温钢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55832.9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唐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隧锦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8 | 分类号: | F16L9/18;F16L53/32;F16L59/02;F16L59/065;F16L59/12 |
| 代理公司: | 南通和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08 | 代理人: | 翁斌 |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蓄热 功能 节能型 保温 钢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节能型保温钢管,属于保温管道技术领域,在运输管输送物料时,弹性球膨胀将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的导热液挤压至内隔管与外隔管之间,内隔管与外隔管连通即可将防护管表面散发的热量传递至蓄热层的内侧,当运输管停止输送物料时,弹性球收缩将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的导热液吸回至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内隔管与外隔管断开,当运输管重新输送物料时,使用充气装置向膨胀膜的内部充气使膨胀膜膨胀,膨胀膜膨胀时可使内隔管与外隔管、被动传热杆与活动传热杆连接,蓄热层吸收的热量即可传递至运输管上进行预加热,降低了物料热量的损失,提高了运输管的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节能型保温钢管。
背景技术
保温钢管是经过保温工艺加工处理后,在不同工作环境和外介质的作用下保证工作钢管内温度与表面温度符合或达到使用要求的钢制管道,保温管道广泛用于液体、气体的输送管网,化工管道保温工程石油、化工、集中供热热网、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市政工程等。
保温钢管一般设置有两层钢管,两层钢管之间固定有保温层,虽然两层钢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但是保温层并不能完全隔绝热量的散发,因此还是会有热量从外层的钢管向外散发,造成了浪费。
且某种情况下,如保温钢管是间歇性的输送液体时,在钢管不输送液体的情况下,钢管的温度会下降至常温状态,钢管重新输送液体时,液体需要对钢管重新加热,增加了液体热量的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节能型保温钢管,在运输管输送物料时,弹性球膨胀将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的导热液挤压至内隔管与外隔管之间,内隔管与外隔管连通即可将防护管表面散发的热量传递至蓄热层的内侧,当运输管停止输送物料时,弹性球收缩将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的导热液吸回至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内隔管与外隔管断开,当运输管重新输送物料时,使用充气装置向膨胀膜的内部充气使膨胀膜膨胀,膨胀膜膨胀时可使内隔管与外隔管、被动传热杆与活动传热杆连接,蓄热层吸收的热量即可传递至运输管上进行预加热,降低了物料热量的损失,提高了运输管的节能效果。
所述弹性球的内部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具体的,弹性球内部填充的气体应该是膨胀系数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气体,同样的,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填充的导热液也应该选取导热系数较高且稳定的液体,通过对弹性球的设置,当运输管在工作时,防护管的表面会散发一定的温度,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的弹性球就会膨胀将导热液通过导油管挤压至内隔管与外隔管之间,这时内隔管与外隔管连通,防护管表面的温度即可传递到蓄热层的内部对热量进行储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节能型保温钢管,包括运输管和防护管,所述运输管与防护管之间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防护管的外侧设置有内隔管和外隔管,所述外隔管位于内隔管的外侧,所述外隔管的外侧设置有包管,所述外隔管与包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蓄热层,所述防护管和内隔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球,所述弹性球与防护管外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管与内隔管之间填充有导热液,所述防护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膨胀膜,所述运输管与防护管之间设置有总气管,所述总气管与多个膨胀膜之间均连通有供气管,所述运输管与防护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防护管和内隔管之间相连通,所述运输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与连接管相对应的被动传热杆,所述被动传热杆与连接管一一对应且被动传热杆位于连接管的内侧,所述连接管顶端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动传热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隧锦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隧锦五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5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