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54680.0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7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欢;刘淼;伍兆恒;张俊峰;赵春太;肖应辉;瞿运武;何珂;陈衍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兆和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G06N3/048;G06N3/0499;G06N3/084;G06Q10/04;G06Q50/06;G01R31/396;G01M3/0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寒武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 | 于金凤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层 神经网络 电站 智能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个传感器在不同测点的t0时刻采集气体的浓度信号,形成三种气体浓度的时空矩阵;
步骤S2:将每个传感器的浓度时间序列构造对应的Hankel矩阵,再提取该矩阵的奇异值作为放电的特征值;
步骤S3:将去噪后的二维浓度矩阵在特定时间断面上进行插值,得到插值后二维浓度矩阵并进行归一化,最后得到三种气体的综合浓度指标;
步骤S4:将归一化后的数据作为测试集输入神经网络,通过输出的行号和列号判断泄露位置;所述步骤S3中,归一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i行第j列的气体浓度传感器在tn所监测到的归一化气体浓度,Si,j为锂电池仓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并对三种气体的浓度在同一工况下的权重进行调整,得到综合气体浓度:
式中,WCO、是三种气体的权重,分别为第i行第j列传感器所采集到的CO、CO2、H2三种气体浓度经归一化后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多个传感器形成的三种气体浓度的时空矩阵公式为:
式中,x=CO、CO2或者H2;表示位于m行n列的传感器在t0时刻采集到的x气体的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电站中多个传感器呈M×N矩形分布,每个传感器在t0~ty-1时刻总共采集到y个浓度数据,具体公式为:
式中,x=CO、CO2或者H2,表示位于i行j列的传感器在t0时刻采集到的x气体的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Hankel矩阵为矩阵中每一条逆对角线的元素都相等的矩阵,提取时每一页矩阵中位于同一位置的元素构造成一维信号序列,公式为:
c=[cij,t]l×y;
式中,c为位于i行j列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浓度时间序列;
所述一维信号序列转换为Hankel矩阵的公式如下:
式中,当1ny,m=y-n+1;当y为偶数时,n=y/2否则n=(y+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奇异值的分解公式如下:
式中,矩阵U、V分别为m×m、n×n的正交矩阵,μi和vi表示m、n维列向量;∑=diag(λ1,λ2,...,λr)(,其中r=min(m,n)),奇异值λi满足λ1≥λ2≥...≥λr>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储能电站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Hankel矩阵变换方法对原始浓度信号进行变换后,去噪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在通过逆变换恢复得到的去噪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兆和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兆和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46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