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锚的整孔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54472.0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2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罗斌;牟笑静;王飞;廖强;张佳佳;詹志峰;陈强;方宗平;方正;黎圣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交达预应力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紫光建筑云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B21/02;G01D21/02;E04C5/08;E04C5/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 |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孔锚的整孔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用于多孔锚的预应力构件的检测,预应力构件的一端具有伸出至其外的钢束,钢束外连接有多孔锚锚头。所述的整孔检测系统包括沿钢束轴线方向设置的微动侦测器、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张拉钢束的千斤顶;微动侦测器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中的多个位移计,壳体的两端分别与预应力构件和测力传感器相互作用,位移计用于检测多孔锚锚头的位移量。本发明的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锚索拉力,直接测量锚索的直接拉力,更准确;微动侦测器用于反张拉加载用的反力装置,内部安装有位移计测量多孔锚锚头的位移,本发明由具有测量功能的反力装置直接测量多孔锚锚头的位移,不改变原结构受力状态,不破坏锚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应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锚的整孔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孔锚钢束预应力检测通常分为单顶逐根检测和整孔检测两种方式。有相关规范规定预应力筋应整束张拉锚固,然而,多孔锚采用单根逐根加载是否存在相互扰动,还是当前行业公知的疑问。并且,采用油泵驱动单顶进行逐根检测还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整孔检测方式在岩土锚固工程中大量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第一种是基于提离法为基础,力平衡的原理,通过支凳形成反力架,采用液压传感器测量液压系统压力,连接安装千斤顶施加荷载,采用“插片法”进行判断。但是这种评判方法过于粗放,存在不精确、误差大等问题;而且支凳装置不具备测量功能,不能直接测量锚头位移。
2)第二种是基于反拉法为基础,也是力平衡的原理,直接将已受力的钢束体作为反力承载体,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应力,连接安装千斤顶施加荷载,采用“拐点法”进行判断。但是这种评判方法易受到同束不均度的影响,结果判定往往依赖于人工主观判断;而且数据采集分辨率较低时,拐点突变点滞后,有效预应力真值存在正向偏差。
另外,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均为有损检测,对原结构有扰动,改变原结构的锚固状态,甚至破坏锚固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锚的整孔检测系统。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前述的多孔锚的整孔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孔锚的整孔检测系统,用于多孔锚的预应力构件的检测,预应力构件的一端具有伸出至其外的钢束,钢束包括多根预应力筋,钢束外连接有多孔锚锚头;整孔检测系统包括沿钢束轴线方向设置的微动侦测器、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张拉钢束且能够与测力传感器相作用的千斤顶,千斤顶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液压泵站连接;微动侦测器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中的多个位移计,壳体的两端分别与预应力构件和测力传感器相互作用,位移计用于检测多孔锚锚头的位移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千斤顶用于检测过程施加反张拉力,具体技术为公知的千斤顶与方法;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锚索拉力,直接测量锚索的直接拉力,更准确;微动侦测器用于反张拉加载用的反力装置,内部安装有位移计测量多孔锚锚头的位移。本发明由具有测量功能的反力装置(微动侦测器)直接测量多孔锚锚头的位移,不改变原结构受力状态,不破坏锚固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应力构件与多孔锚锚头之间设有钢垫板,微动侦测器的壳体与钢垫板相互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千斤顶贯穿钢束设置且能够与测力传感器相作用,沿钢束轴线方向还设有与千斤顶远离测力传感器的一端相作用的工具锚、以及全部或部分嵌于工具锚中的工具夹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工具锚和工具夹片,由工具锚和工具夹片锁紧钢束,便于钢束的张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测力传感器与千斤顶之间还设有限位对中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对中装置用于连接测力传感器与微动侦测器、连接测力传感器与千斤顶,起到连接作用、保护作用和对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交达预应力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紫光建筑云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交达预应力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紫光建筑云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4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