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排水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0344.0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戴天文;何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源锂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B32B3/28;B32B27/30;B32B27/06;B32B27/18;C08L27/06;C08L23/28;C08L9/02;C08L33/04;C08K9/00;C08K3/26;C08K7/10;C08K3/34;F16L9/133 |
代理公司: | 安徽智联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37 | 代理人: | 王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改性 聚氯乙烯 排水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排水管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内层和外层经热熔复合构成,外层和内层均采用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制成;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包括如下材料:58‑60份PVC树脂SG‑5,6‑8份CPE氯化聚乙烯,3‑5份NBR丁腈橡胶,7‑9份ACR抗冲改性剂,10‑12份改性纳米碳酸钙,5‑9份改性硅纤维晶须,3‑5份改性滑石粉,2‑4份有机锡稳定剂,1‑2份EBS分散剂,0.3‑0.5份抗氧剂1010,0.3‑0.5份抗氧剂168。本发明提高了排水管的环刚度、环柔度、抗冲击性能、高低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排水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塑料埋地排水管道中,双壁波纹结构管比其它的塑料管道更节省原料,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在使用一些普通管材料生产大口径双壁波纹管时会出现抗沖击能力差、产品环刚度达不到要求、PVC双壁波纹管材、冬天低温脆性明显和夏天管材偏软变色等问题。
环刚度和环柔度是管材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在埋地排水管的应用中,管材不承受内压或压力很低,而只承受外压负载(包括动负载和静负载)。如果管材的环刚度太小,管材将发生大的变形破坏,这样就不能保证管材的安全使用;若环柔度过低,管材在使用过程中易破坏漏水等。通过添加入无机填料,如:短切玻璃纤维、碳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硅灰石等,以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材料性能的刚性,然而,在塑料材料中加入无机填充材料后一般都会使材料性能变脆,缺口冲击韧性下降,材料的使用性能因此受到明显影响。增加塑料的韧性时,早期通常采用添加增塑剂等产品,但由于其模量和玻璃化温度低,给增韧塑料带来固有的缺陷,如材料的刚度、强度、热变形温度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等。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所表现的强度增加或冲击性能提高总是以牺牲其它性能为代价的,所以如何保持聚氯乙烯共混改性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平衡和耐高低温性能是制备埋地排污聚氯乙烯排水管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排水管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排水管的环刚度、环柔度、抗冲击性能、高低温性能。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排水管,由内层和外层经热熔复合构成,外层具有呈“∩”型波形结构的波纹,外层和内层均采用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制成;
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包括如下材料:58-60份PVC树脂SG-5,6-8份CPE氯化聚乙烯,3-5份NBR丁腈橡胶,7-9份ACR抗冲改性剂,10-12份改性纳米碳酸钙,5-9份改性硅纤维晶须,3-5份改性滑石粉,2-4份有机锡稳定剂,1-2份EBS分散剂,0.3-0.5份抗氧剂1010,0.3-0.5份抗氧剂168。
优选的,CPE氯化聚乙烯采用CPE135A,氯含量36%-42%;NBR丁腈橡胶,AN含量20%-30%;改性纳米碳酸钙3000目以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上述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排水管的制备方法,将内层材料和外层材料分别加入两台挤出机中挤出,物料通过挤出机单螺杆加热熔融塑化输送至机头口模,管材内层是通过内定径套抽真空再冷却定型,管材外层在内部空气压力和外部真空吸力的共同作用下和模块紧密接触成型,管材内、外层均匀地熔合在一起,内层挤出各段温度:130℃,140℃,150℃,150℃,150℃,外层挤出各段温度:130℃,140℃,150℃,150℃,150℃。
优选的,聚乙烯共混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两种制备方式:
第一种制备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源锂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源锂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0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