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吸收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39148.1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7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蓝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聚再生(厦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42;C08G18/64;C08G18/12;C08K9/10;C08K3/04;C08G83/00;A61L27/58;A61L27/50;A61L27/18;A61L27/08;A61L2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吸收 神经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生物吸收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以亲水嵌段分子、疏水嵌段分子、含异氰酸酯官能团的预聚物和磁性纳米材料为原料,共混加工成中空管状结构。该神经支架可在人体组织中实现逐步降解,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神经修复效果好。其中,亲水嵌段分子为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疏水嵌段分子为聚乳酸、聚乙交酯或聚己内酯经羟基端基封装而得,预聚物是将亲水嵌段分子、疏水嵌段分子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本发明的主体结构是由亲水嵌段分子、疏水嵌段分子与异氰酸酯聚合反应而得,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在人体组织中逐步降解,促进神经再生,起到神经修复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支架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生物吸收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包括脊髓损伤、脑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一旦发生病变,恢复程度有限,治疗效果欠佳,经治疗后往往仍有很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植入神经支架替代已经彻底损伤的组织,促进神经组织再生,已经成为当今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临床治疗手段。
神经支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采用自体的静脉管、羊膜等来桥接缺损神经,主要是因为这些生物移植体含有基底膜与雪旺细胞基底膜相似。
2、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人为为神经再生提供一个微环境,修复完成后需要二次手术将材料取出,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3、采用可生物吸收材料,为神经再生提供一个暂时的微环境,待神经修复完成后自行降解,最终被人体吸收,或者排出体外。
无论是从治疗效果还是患者痛苦程度来说,采用可生物吸收的神经支架材料都是最优选择。
比如,胶原就是一种常用的可生物吸收神经支架材料,其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其低免疫性及可修饰性,可以促使背根神经节的轴突再生。但是,胶原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溶解于醋酸中,若需要得到固态胶原材料,通常需要碱性溶液将醋酸中和,而中和后生成的盐分混杂在溶液中,因而需要进一步通过透析除去其中盐分,因此,目前使用的胶原材料生产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与胶原相比,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
专利CN104645409B公开了一种聚乳酸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支架膜料以及支架膜料包裹的可降解金属丝,所述可降解金属丝沿所述支架的横向和纵向分布,所述支架膜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乳酸。该专利的神经支架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神经修复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生物吸收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神经修复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生物吸收神经支架的制备方法,以亲水嵌段分子、疏水嵌段分子、含异氰酸酯官能团的预聚物和磁性纳米材料为原料,共混加工成中空管状结构即得;其中,所述亲水嵌段分子为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疏水嵌段分子为聚乳酸、聚乙交酯或聚己内酯经羟基端基封装而得,预聚物是将亲水嵌段分子、疏水嵌段分子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磁性纳米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先以氯化铁、乙酸钠、己二胺为原料,制成氨基磁性纳米球,接着将氨基磁性纳米球与丙烯酸甲酯、己二胺混合反应,得到氨基超支化磁性纳米球;
(B)然后将氨基超支化磁性纳米球、壳聚糖包覆的碳纳米管与聚乳酸反应,即得所述的磁性纳米材料。
优选的,所述中空管状结构的制备方法为选自熔融挤出、3D打印或熔融纺丝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熔融挤出的温度为120~260℃,更进一步优选为150~220℃,更进一步优选为170~200℃;处理时间为30~4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聚再生(厦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聚再生(厦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9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