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速偏心旋转分选机及分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36068.0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9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博;王炯辉;申士富;朱阳戈;刘海营;王金玲;宋振国;陈道贵;赵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5/48 | 分类号: | B03B5/48;B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偏心 旋转 分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速偏心旋转分选机,包括给矿桶,给矿桶内部设置自搅拌装置,给矿桶一侧设置给矿口,给矿口上设置第一调节阀门,给矿桶下部固定在旋转轴的顶部,旋转轴的底部固定在第一传动装置上,旋转轴的中部设置偏心旋转支架,偏心旋转支架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竖直贯穿设置第二收集装置,第二收集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二调节阀门与漏斗形分选器的小口端相连通,在偏心旋转支架上设置第二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与漏斗形分选器进行传动连接,漏斗形分选器与给矿口在同一侧并且给矿口的出口处正对着漏斗形分选器的上方大口端,在正对偏心旋转支架的下方设置第一收集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低速偏心旋转分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速偏心旋转分选机及分选方法。
背景技术
重选方法是利用不同矿物本身的密度差异,在无须添加多种类、大用量药剂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矿物分离,因而往往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然而随着矿石特别是国内矿石性质的日益恶化,即可采品位低、嵌布粒度细且不均匀等问题,使得重选等物理分选方法渐渐被浮选甚至微生物选等化学方法所取代。这也暴露了传统重选设备存在其一定劣势,1、存在有效分选粒度下限高的问题——跳汰分选机的有效分选粒度下限为0.074mm,对-0.074mm的微细粒矿物回收效率不高;2、存在处理量不高的问题——摇床的单位面积处理能力较低,处理粗砂最大能力,每平方米床面不超过5t/h;处理微细粒矿泥时只有0.5t/h左右;3、存在能耗大、生产不连续的问题——作为最新的重选设备——离心选矿机不仅需要通过高速旋转的方式提供大于重力数十倍的离心力,最高转速可达3000r/min,而且生产过程为间断式,不能连续排矿;4、存在价格昂贵、对环境不友好的问题——近几年兴起的重介质选矿,重介质常为一些密度大的有机液体或无机盐的水溶液,工业应用较少。
鉴于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分选粒度下限低、处理量大、可实现连续生产的环保节能分选机及分选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速偏心旋转分选机,包括给矿桶,给矿桶内部设置自搅拌装置,给矿桶一侧设置给矿口,给矿口上设置第一调节阀门,给矿桶下部固定在旋转轴的顶部,旋转轴的底部固定在第一传动装置上,旋转轴的中部设置偏心旋转支架,偏心旋转支架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竖直贯穿设置第二收集装置,第二收集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二调节阀门与漏斗形分选器的小口端相连通,在偏心旋转支架上设置第二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与漏斗形分选器进行传动连接,漏斗形分选器与给矿口在同一侧并且给矿口的出口处正对着漏斗形分选器的上方大口端,在正对偏心旋转支架的下方设置第一收集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漏斗形分选器内壁平滑无死角,漏斗形分选器的直径和斗形高度比例为3~100:1,漏斗形分选器整体呈对称凹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给矿的粒度为0.15~3mm时,漏斗形分选器的直径和斗形高度比例为3:1;当给矿的粒度为0.001~0.025mm时,漏斗形分选器的直径和斗形高度比例为100: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漏斗形分选器的自身旋转速度为0~10r/min,旋转轴的旋转速度为0~40r/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收集装置呈扇形,扇形第一收集装置在远离旋转轴的一侧设置收集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收集装置呈竖直管状,并且,第二收集装置依次贯穿偏心旋转支架和第一收集装置,第二收集装置分别与偏心旋转支架和第一收集装置滑动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低速偏心旋转分选机的分选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给矿桶中进行试验矿浆的均化;
步骤二、关闭漏斗形分选器底部第二调节阀门,注入1/3斗形高度的水,通过控制第一传动装置使漏斗形分选器进行低速偏心旋转,同时漏斗形分选器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传动做自转运动;
步骤三、打开给矿桶的第一调节阀门开始给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6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