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条件下护帮强顶超前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4310.0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9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宣东;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宣东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100 甘肃省平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冲击 地压 条件下 护帮强顶 超前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条件下护帮强顶超前支架,包括顶梁和底座,所述顶梁有两个并对称设置,所述底座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底座分别水平设置于两个顶梁下方,每个所述顶梁底部均设有用于连接底座的连接机构,且每个顶梁底部中心处均设有用于支撑底座的支撑机构,每个所述顶梁和底座一对称侧面均安装有侧板,且每个顶梁和底座一对称侧面均安装有水平设置和倾斜四十五度设置的千斤顶。本发明支架最大优点是两侧可根据巷道情况单独调节支护板进行防护,设计应用一组水平千斤顶和一组45千斤顶实现三角形支护,确保两侧了支护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冲击地压防护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条件下护帮强顶超前支架。
背景技术
采煤工作面超前巷道围岩在采煤工作面釆动影响下,受到多种支承压力叠加作用,矿压显现复杂,同时该区段设备布置密集,是行人、通风及运输咽喉,是维护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进风巷,另一个通到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巷道必须加强支护,采煤工作面必须加大上下出口和巷道的超前支护范围与强度,弱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工作面超前支护长度不得小于70m;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中等及以上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工作面超前支护长度不得小于120m,超前支护应当满足支护强度和支护整体稳定性要求。
我国许多矿区大倾角和深部厚煤层开釆比例越来越大,冲击地压等造成工作面超前段巷道事故频发。为适应超前巷道变化对支护技术提出的新挑战,超前巷道的支护问题仍然是工作面支护体系的最薄弱环节和难点。以往的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的方式主要是在巷道掘进期间施工的锚索、锚杆、金属网、钢带等联合支护的基础上,釆用单体支护、U形钢支架、工字钢金属支架等支护形式,其中以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絞接顶梁支护形式居多,根据巷道断面及顶板压力情况确定支护参数,以确保安全出口的畅通。
单体支柱凭借其灵活性、配套顶梁等结构型式的超前支护方式,使用范围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会存在,以适应矿井条件和开釆方法的多样性。传统的单体支护己无法适应深部等强冲击超前巷道以及大型大断面超前巷道的维护和管理需求,超前液压支架成为发展的必然。
工作面超前支护是工作面防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是由于矿井开采强度加大,推进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对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综采工作面设备数量的增加,设备尺寸的加大,人员增多,以及工序的复杂,对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可靠性要求更高。
采煤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支护是工作面全面实现自动化的一大屏障,靠近煤壁附近的煤体在单向受力状态下,极易被破坏而失去支撑能力,变为塑性区,使支承压力向煤体深处转移。以往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絞接顶梁超前支护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支护成本高,安全性差,支护强度低等问题。
当前有各种形式的超前单元支架在各个矿区的各种条件下应用,但都没能解决自动化的问题,支护效果上有利有弊。超前支架大都采用前拉后推的移架方式,基本上可以实现液压驱动下的移架问题,但支架对顶板的反复支撑对顶板或对锚杆锁头造成的主动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这会给端头支护增加困难。
近年来,随着煤矿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超前单元支架支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单元支架只能够对巷道顶部加强支护,而缺少对巷道帮部变形的防护作用,不利于冲击地压矿井条件下的加强支护。
为克服上述支护缺点,加强超前支护应当满足支护强度和支护整体稳定性要求,提升煤矿安全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发明了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条件下护帮强顶单元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条件下护帮强顶超前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宣东,未经李宣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4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能电池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配电柜及用于监控配电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