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及其在抗寒、促开花或种子结实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29091.7 | 申请日: | 2022-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8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锋;王鹏;王少丽;夏永秀;吕芬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84;C12N15/81;C12N1/19;A01H5/00;A01H6/20;C12R1/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王宁宁 |
| 地址: | 102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仁 pasdehydrin 基因 及其 抗寒 开花 种子 结实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及其在抗寒、促开花或种子结实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所述Pasdehydrin‑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仁用杏蛋白质,所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在仁用杏中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抗寒且提前开花的基因,利用该基因培育转基因植物,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寒性,提早植株开花时间,增加果荚大小和种子结实量,促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后代的繁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及其在抗寒、促开花或种子结实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仁用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干果树种、木本油料树种和植物蛋白饮料树种。由于仁用杏休眠期短、花期早极易遭受晚霜危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实现花期的人为调控是解决仁用杏低产和不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些与仁用杏花期调控相关基因陆续被克隆和功能鉴定,为获得与开花性状相关的基因资源、了解仁用杏花期调控的低温响应机制以及花期的精准调控奠定良好基础。
植物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LEA蛋白)具有高度亲水性和热稳定性的特点,可以在非生物逆境如高温、盐碱和干旱等胁迫下诱导产生,通过结合水分或产生蛋白折叠来保护体内细胞的活性。脱水蛋白(Dehydrins,DHNs)是植物在干旱、低温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时产生的一类高度亲水的无序蛋白,能稳定细胞膜、胞内蛋白以及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以避免脱水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属于LEA蛋白家族成员。然而仁用杏Dehydrin蛋白在低温条件下增强植物抗寒性,促进植物提前开花和结实的作用还尚未报道。通过对植物的开花期进行精细调节,使植物在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提前或推迟开花,有利于植物躲避逆境造成的伤害,促进植物的生存和子代繁殖。
因此,本发明有必要在仁用杏发掘和鉴定能促进植物对低温的适应性,且提早开花的基因,进行转基因育种从而促进植物的开花繁殖,缩短植物开花时间,促进种子结实和提高种子结实量,为获得具有育种价值的抗寒基因,并为仁用杏等经济林果市场提供优异抗寒种质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及其在抗寒、促开花或种子结实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促进提前开花和提高种子结实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所述Pasdehydrin-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仁用杏蛋白质,所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质粒,包含上述的Pasdehydrin-3基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微生物菌株,包含上述的Pasdehydrin-3基因。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仁用杏蛋白质、重组质粒或重组微生物菌株在提高植物或酵母菌抗寒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方法,包括将编码如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的基因,通过遗传转化进入植物植株,得到转基因植株。
进一步地,编码如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仁用杏Pasdehydrin-3基因、仁用杏蛋白质、重组质粒或重组微生物菌株在促进植物提前开花或种子结实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9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