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及加热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4140.8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4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柯晓鸿;刘浩华;杨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615;B65G3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聚创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17 | 代理人: | 胡拥军;李宇翔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 模组 热库 加热 生产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及加热生产线。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包括:加热立库,所述加热立库用于放置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加热立库中,用于对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立库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若干个,相邻的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上等距安装有支撑件,相邻的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支撑件平行。加热立库与加热组件可以自由组合,也可根据生产节拍,设置多个加热立库及多台搬运机器人,整个流程实现模块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了整个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的自动化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及加热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工艺中,在注液与液封完成后,需要将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然后静置,使得电池内部极片与电解液充分接触,经过加热、静置的电池模组的放电效率与电池寿命均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的加热静置工艺为高温静置,即先对空气进行加热再将热空气输送至立库中对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然而,使用热空气对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的方式,会造成热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采用倾斜静置进行加热的方式可避免能源浪费,但新能源电池模组容易发生倾斜,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较低,使得整个新能源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及加热生产线,以解决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序低、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提高整个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所述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库,包括:
加热立库,所述加热立库用于放置新能源电池模组;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加热立库中,用于对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热立库围绕呈环形,方便对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上料和下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立库上,方便对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定位,再进行加热,通过将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搬运至加热立库中,再运输至加热组件内进行标准化加热,加热立库与加热组件可以自由组合,使得整个流程实现模块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了整个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的加工效率。
根据需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热立库围绕也可以为梯形形状、三角形形状、或者其他形状,能够满足搬运机器人手臂抓取的射程范围即可,以实现方便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上料和下料。
在传统的新能源电池模组加热过程中,在对新能源电池模组静置前,需要对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为实现较好加热效果,需要先对空气进行加热再将热空气输送至立库中对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然而,使用热空气对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的方式,会造成热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采用倾斜静置进行加热的方式可避免能源浪费,但新能源电池模组容易发生倾斜,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较低,使得整个新能源电池模组的加工效率低下。而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加热立库和所述加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直接使用所述加热组件对所述新能源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因此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而且可以节省加工生产空间,进而节约了能源,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立库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若干个,相邻的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通过连接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等距安装有支撑件,相邻的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支撑件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立库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一端安装在一侧支撑件的上表面,另一端安装在相对侧支撑件的下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立库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4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力自驱式田间排水计量装置
- 下一篇:基于应答器的列车轮径校正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