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电饭锅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19958.0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9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房应天;袁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应天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4;A47J36/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朱青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电饭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电饭锅,包括控制器、储米腔、水箱、移动平台、淘米腔和煮米腔;储米腔可拆卸的设置在淘米腔顶端,淘米腔一侧可拆卸的设有煮米腔;淘米腔顶端和所述煮米腔顶端连通;储米腔底端设有出米口;淘米腔内设有淘米篓,水箱通过水管连接至淘米篓顶端,淘米篓上设有多个出水孔;淘米腔底端设有超声波淘米清洗系统;煮米腔内设有内胆和折叠锅盖。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实现各个腔体的工作时间点的控制,储米腔、淘米腔、水箱、移动平台和煮米腔的设置,实现了从生米到出米、洗米、倒入煮米腔和蒸煮的全自动,自动化程度高,解放双手,提高人们使用的舒适性,符合当代人对自动化电饭锅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电饭锅。
背景技术
电饭锅是人们煮饭的常用生活小家电。目前的电饭锅大多是需要人工根据需要定量盛出定量的生米,进行清洗后倒入内胆中,然后通过电饭锅进行蒸煮,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完全解放双手实现从生米到米饭的过程。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电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实现电饭锅的全自动化,解放双手,提高人们使用的舒适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电饭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电饭锅,包括控制器、储米腔、水箱、移动平台、淘米腔和煮米腔;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储米箱、水箱、移动平台、淘米腔和煮米腔;
所述储米腔可拆卸的设置在淘米腔顶端,所述淘米腔一侧可拆卸的设有煮米腔;所述淘米腔顶端和所述煮米腔顶端连通;所述储米腔底端设有出米口;
所述淘米腔内设有淘米篓,所述水箱通过水管连接至淘米篓顶端,所述淘米篓上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淘米腔底端设有超声波淘米清洗系统;
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横向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淘米篓设置在横向移动机构上,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导轨两端分别位于淘米腔和煮米腔内;
所述煮米腔内设有内胆、折叠锅盖和锅盖移动轨,所述锅盖移动轨的设置在煮米腔内壁上,所述折叠锅盖设置在锅盖移动轨上,并呈盖合在内胆或位于内胆一侧两种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淘米腔底端设有超声波淘米清洗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米腔内设有可转动的出米计量腔,所述出米计量腔包括转轴、隔板、进米口和盛米腔,所述转轴位于出米计量腔中心位置处,所述转轴连接旋转电机,所述进米口位于所述出米计量腔顶端,所述隔板将出米计量腔分隔成多个盛米腔,每个所述盛米腔底端均设有通孔,每个盛米腔的通孔在旋转电机作用下转动与出米口轮流匹配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淘米篓为半球形,且所述淘米篓一端为米篓活动端,一端为米篓固定端,所述米篓活动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米篓活动端在驱动电机作用下向米篓固定端旋转缩入或自米篓固定端旋转伸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淘米篓包括固定扇形片、活动扇形组和驱动扇形片,所述活动扇形组一端活动连接固定扇形片,一端活动连接驱动扇形片,所述活动扇形组包括多个相互活动连接的活动扇形片,所述驱动扇形片连接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扇形片远离活动扇形组的一端为米篓固定端,所述驱动扇形片远离活动扇形组的一端为米篓活动端;
所述驱动扇形片在驱动电机作用下沿与活动扇形组连接一端向活动扇形组内缩入,所述活动扇形组在驱动电机和驱动扇形片作用沿与固定扇形片连接一端向固定扇形片内缩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扇形片外壁上设有限位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淘米篓顶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内设有喷水腔,所述喷水腔朝向淘米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喷水腔通过水管连接至水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应天,未经房应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9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