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的轧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9312.0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庞洪轩;于胜泉;陈建超;郭潇;王智聪;郑磊;关秀格;陈科晓;李占强;和珍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6;C22C38/28;C22C38/38;C21D1/18;C21D1/84;C21D6/00;C21D7/06;C21D8/02;B32B15/01;B32B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马云华 |
地址: | 05630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复合 钢板 轧制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的轧制工艺,涉及钢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的轧制工艺包括粗轧开坯、冷却、火切、抛丸、复合焊接、加热、轧制、缓冷、超声波探伤、淬火、回火、再次超声波探伤步骤。本发明通过调整复合钢板轧制工艺的步骤及参数,能够防止轧制过程中由于厚度分配不合理,压下率分配不科学导致的分层,以及轧后冷却过程中由于应变速率不匹配导致的复合板间开裂现象;同时能够解决钢板淬火过程中复合板界面处开裂和淬火后放置时间较长,无法快速释放应力造成钢板瓢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的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金属基复合板材的出现和发展,大大地改善及拓展了传统单一金属材料的性能及使用范围。金属基复合板材比传统的单一金属材料有更高的比张度、比刚度和比强度等;其是以一种金属作为基材,以另一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能的材料作为复材,并利用复合技术将其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复合板材。这对于我国缺乏镍、铬资源的国家来说有着重大意义和社会效益,随着冶金、化工等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迅速发展,如矿山机械、煤炭采运、石油化工、建材装饰、船舶工程等对耐磨材料复合板的需求倍增,如矿山机械用轨道、煤炭采用选煤机械、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及船体、结构件等,在复合耐磨钢板的生产过程中,钢板轧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双相复合板因形变速率不一样,轧制过程中中间坯复合厚度分配不合理,压下率分配不科学,导致界面之间很容易出现轧制过程中出现分层;
2、轧制完成后直接空冷,会造成应力释放不完全,钢板出现瓢曲;
3、淬火过程中由于耐磨钢是马氏体钢,冷却时相变带来剧烈的应变很容易出现瓢曲和复合板在界面处开裂;
4、淬火后到回火时间生产组织不及时,容易造成应力开裂以及瓢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的轧制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分层、瓢曲以及开裂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的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耐磨钢和耐蚀钢分别进行粗轧开坯,得到耐磨钢中间坯和耐蚀钢中间坯,所述耐磨钢中间坯和耐蚀钢中间坯的厚度比为1.7~1.9;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耐磨钢中间坯和耐蚀钢中间坯在钢制保温罩中堆垛缓冷到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耐磨钢中间坯和耐蚀钢中间坯放置在垛板台上,采用霞普气火焰切割成相同尺寸;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火切后的耐磨钢中间坯和耐蚀钢中间坯进行表面抛丸处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抛丸处理后的耐磨钢中间坯和耐蚀钢中间坯在压平机的挤压下进行复合焊接,得到复合钢板;
步骤五:对步骤四的复合钢板进行加热处理;
步骤六:将步骤五加热处理后的复合钢板进行轧制;
步骤七:将步骤六轧制后的复合钢板进行缓冷,然后进行超声波探伤;
步骤八:探伤合格的钢板进入淬火炉加热后淬火,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回火处理,对回火后的钢板进行超声波探伤。
优选的,所述耐磨钢中的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20~0.25%,Si 0.10~0.60%,Mn 1.00~1.55%,P≤0.020%,S≤0.010%,Als 0.010~0.030%,Nb 0.010~0.045%,Ti 0.010~0.020%,Cr 0.5~0.8%,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9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