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5233.2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9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乔伟;国璟;周玖庆;王洪章;宋亮;温章寿;郑孝炼;林达明;杨成连;林兴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德三都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3/00;E01C3/06;E02D17/20;C09D18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生态 敏感 土地 自动 防渗 便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自动防渗便道结构由路基主体结构和超防渗土层构成,路基主体结构包括铺设在软土路基上的石灰土层;在路基土上喷洒防渗材料形成超防渗土层,基底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基底处;面层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顶面处;边坡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边坡处;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在路基主体结构横截面四周围合成闭环超防渗结构。本公开在路基基础表层和路基周围形成一层超防渗的防水层,减少雨水以及地下水对路基的浸蚀,抑制了石灰在水循环中对周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工后复耕仅需将路基填土挖走即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路基防渗技术,具体是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杂地区的各等级公路施工中,往往需要临时修建施工便道,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施工便道因时效性,对道路荷载和抗压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福建、江苏等南方省份,往往会在施工便道土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石灰,使土壤产生变化形成一定的强度。既石灰和土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板体,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
在南方水系发达地区,由于材料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路基底层填土,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石灰等松散岩土材料本身会对自然环境和周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雨季,受降雨影响,便道路基本身受雨水入渗软化的影响,路基的强度会有不同程度下降,一定程度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对于跨生态敏感区的施工项目,尤其在湿地红线内施工条件严苛,对环保要求较高。常规的路基填土往往是将石灰直接填筑于路基底部,在降水以及地下水循环的作用下将石灰和石灰中的有害成分带到周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工程上在临时征用的耕地上建设施工便道,工程结束后需要进行复垦。在对施工便道的路基进行处理时,石灰对耕地的污染较为严重且复耕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还是农业经济的损失。因此在对路基石灰的施工过程中,解决石灰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是施工企业对创建文明工地、绿色工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基不适用于生态敏感区,工后不利于复垦,提供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克服了施工便道路基受水浸蚀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抑制施工便道路基中的石灰随着水循环造成周边土壤和水分污染,尤其解决了需要复耕临时征用耕地后期的纯绿色复耕问题。
本公开是这样实现的:
本公开首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路基主体结构和超防渗土层构成,其中:所述路基主体结构包括铺设在软土路基上的石灰土层,以及在石灰土层上由下至上分层铺设的砖渣或宕渣层、碎石层;所述超防渗土层为在路基土上喷洒防渗材料,防渗材料与路基土拌合均匀并完成化学反应后土颗粒表面形成具有超防渗特性的纳米级多孔微粒;超防渗土层包括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以及边坡超防渗土层,基底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基底处,所述石灰土层下方;面层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顶面处,所述碎石层上方;边坡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边坡处;并且,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在所述路基主体结构横截面四周围合成闭环超防渗结构。本公开采用防渗材料喷洒在路基基础表层和路基周围形成一层超防渗的防水层,从而减少雨水以及地下水对路基的浸蚀。在路基周边形成的闭环超防渗土层完全抑制了水分在路基内部的循环,从而抑制了石灰以及石灰中的污染成分在水循环中对周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工后复耕仅需将路基填土挖走即可。对于在生态敏感区软土路基上建造临时施工便道尤其适用,路基施工结束后雨天也可通车,相对于普通土路基雨天行车不会形成泥泞路面,维持路基强度不变,保障施工交通通行,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的路基基础表层土经翻耕15cm厚后压实形成,厚度为10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并向下渗入2-5cm形成,厚度为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德三都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德三都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5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