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5233.2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9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乔伟;国璟;周玖庆;王洪章;宋亮;温章寿;郑孝炼;林达明;杨成连;林兴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德三都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3/00;E01C3/06;E02D17/20;C09D18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生态 敏感 土地 自动 防渗 便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路基主体结构和超防渗土层构成,其中:
所述路基主体结构包括铺设在软土路基上的石灰土层,以及在石灰土层上由下至上分层铺设的砖渣或宕渣层、碎石层;
所述超防渗土层为在路基土上喷洒防渗材料,防渗材料与路基土拌合均匀并完成化学反应后土颗粒表面形成具有超防渗特性的纳米级多孔微粒;超防渗土层包括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以及边坡超防渗土层,基底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基底处,所述石灰土层下方;面层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顶面处,所述碎石层上方;边坡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边坡处;并且,
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在所述路基主体结构横截面四周围合成闭环超防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的路基基础表层土经翻耕15cm厚后压实形成,厚度为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并向下渗入2-5cm形成,厚度为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边坡填土层,边坡填土层填筑在路基边坡处,所述边坡超防渗土层由在所述边坡填土层上喷洒防渗材料并自然渗透后形成;
优选的,所述边坡填土层的填筑厚度为20-50cm,所述防渗材料在边坡填土层上渗透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表层薄土层,表层薄土层铺设在所述碎石层上方,所述面层超防渗土层由在所述表层薄土层上喷洒防渗材料并自然渗透后形成;
优选的,所述表层薄土层的厚度为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渗材料为“荷硬”防渗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有机合成物、催化剂、水;其中有机合成物与催化剂固定比例10:1,有合成机物和催化剂占防渗材料总重量的2%—80%,水占“荷硬”防渗材料总重量的98%—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合成物成分为含氢硅氧烷聚合物,结构式为:所述催化剂为脂肪醇类或酯类化合物,并且其中含有镍、铅、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硬”防渗材料浓度为0.5%—10%,每平方米路基土喷洒4-7kg,每平方米路基土含有“荷硬”防渗材料的有效有机合成物成分不低于100g。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硬”防渗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有机合成物和催化剂按比例溶于水中,溶解时水温控制在38℃左右,采用搅拌机搅拌一小时,形成均匀的液体,拌合后液体静置待温度降至常温密封保存。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自动防渗便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于挖方路基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对于填方路基基础填埋至设计标高后作整平压实处理;
步骤二,将稀释后的“荷硬”防渗材料均匀喷洒在路基基础表层,喷洒后将表层土翻耕,翻耕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翻耕后在路基基础土层达到最佳含水率后进行压实,形成基底超防渗土层;
步骤三,待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自然晾干后对表层进行拉毛,填筑石灰并进行压实处理,形成石灰土层;
步骤四,在所述石灰土层上铺设砖渣或宕渣并进行压实处理,形成砖渣或宕渣层;
步骤五,在所述砖渣或宕渣层上铺设碎石并进行压实处理,形成碎石层;
步骤六,在所述碎石层表面铺设一薄层粘土,形成表层薄土层;
步骤七,进行路基边坡填土修整,在路基边坡处填筑边坡填土层;
步骤八,在所述表层薄土层和边坡填土层上喷洒“荷硬”防渗材料,“荷硬”防渗材料自然渗透至路基表面以及路基边坡土体中,自然晾干,形成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德三都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德三都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52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