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666.3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文;潘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1/26;H03F3/193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大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噪声放大器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与第二放大管,所述第一放大管的漏级连接第二放大管的源极,所述第一放大管连接输入阻抗电路,所述输入阻抗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用于输入信号的阻抗匹配,所述第一放大管连接二极管偏置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偏置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偏置电压。本发明的低噪声放大器在第一放大器的栅极连接了二极管偏置电路,在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通过使偏置电压增大,从而提高增益以补偿因NMOS管的栅端寄生电容影响出现的增益压缩现象,使线性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在输入晶体管栅源端增加了并联电容,提高了设计自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动了无线通信产业的快速增长,低噪声放大器是射频无线收发机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可以实现对接收射频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的作用,其性能关系到整个接收机的灵敏度,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线性度、增益和噪声系数等,而这些指标间存在相互矛盾的关系,设计中需进行折中或者使用一些技术手段。
传统的源简并电感式低噪声放大器如图1所示,其一般为共源共栅结构,可以提高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隔离度,其电感L3为源简并电感,它与电感L1、电容C1和NMOS管的栅源寄生电容共同完成输入阻抗匹配,同时影响了噪声匹配,在给定功率下,若要同时完成输入阻抗匹配与噪声匹配会使得电感L1和电感L3的值很大,同时由于NMOS管的栅端寄生电容影响,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大,其增益压缩现象显著,影响低噪声放大器的线性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入功率的增大,其增益压缩现象显著,影响低噪声放大器的线性度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与第二放大管,所述第一放大管的漏级连接第二放大管的源极,所述第二放大管的漏级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放大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偏置电压,所述第一放大管连接输入阻抗电路,所述输入阻抗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用于输入信号的阻抗匹配,所述第一放大管连接二极管偏置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偏置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偏置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偏置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容和NMOS管,所述NMOS管的栅极和漏级连接第一偏置电压,所述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放大管,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偏置电压,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信号地。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阻抗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的源极,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信号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输入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放大管的栅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有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管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感为源简并电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放大管的漏级连接有输出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放大管的漏级通过负载电感与电源电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大管与第二放大管均为NMOS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低噪声放大器在第一放大器的栅极连接了二极管偏置电路,具体为增加了二极管形式连接的NMOS管,在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通过使偏置电压增大,从而提高增益以补偿因NMOS管的栅端寄生电容影响出现的增益压缩现象,使线性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在输入晶体管栅源端增加了并联电容,提高了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