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制电路板的测试点检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531.7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8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孟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 | 分类号: | G06F16/24;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夏菁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制 电路板 测试 检查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印制电路板的测试点检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PCB板测试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查询信号的测试点是否满足测试条件的多个目标数据库;确定待检测印制电路板上的测试点,然后利用预设程序语言对所述目标数据库进行遍历,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库中信号名称确定出目标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测试点的数量,以得到检出值;将所述检出值与预先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设置好的规则值进行比较,以便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测试点的检查结果。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板卡设计时添加测试点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使所添加的测试点一次性通过检查,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板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制电路板的测试点检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空板经SMT上件或DIP插件)工厂生产流程里,ICT测试(In Circuit Test,在线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电子原理测试待测线路板的线路是否合格,即侦测线路板是否有开路不良、短路不良、组件空焊、组件缺装、组件不良等问题,因此为满足生产环节的可测试性设计,就需要PCB layout工程师在画版图的时候在PCB板上添加满足ICT测试条件的测试点,PCBA制成时通过板子上加的测试点才能进行ICT测试。
当前技术,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的大部分DFT(Design ForTestability,可测试性设计)测点都是由PCB layout工程师手动人为添加的,那么人为添加就会存在人为主观的判断,有可能导致所添加的测试点不能满足测试条件,或者关键信号的测点缺失或者加错的问题。因此,添加完测点的PCB是要经过检查验证合格后才可以投入生产的。目前检查手段主要是将设计完成的PCB发送给负责检视DFT的工程师,然后再由DFT部分将检视意见反馈至PCB工程师进行修改,修改后再发送到DFT检视确认(layout工程师修改过程还有可能引入新的DFT问题),直至满足DFT条件后才放行,这样就产生了来来回回反复检视确认,DFT检查效率低下的问题;再一方面,从PCB板内信号可靠性方面分析,如高速PCB板,其上的高速信号是不允许加测试点的,因为一旦有测试点加入,在测试点处的线宽就会变化,从而导致阻抗突变,信号质量难以保证,将引出PCB可靠性等质量问题,这种不允许添加测点的信号是否有被误添加上也是一项需要检查的部分,当前的做法是人工目检处理,但由于人工处理就容易会产生遗漏等问题,一旦遗漏就会把不允许加测点的信号加上测试点,这就会引起信号完整性问题,严重会导致整个PCB乃至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综上,如何使得所加测试点一次性通过DFT审查,提高检测效率,以及如何避免重要信号被添加上测试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电路板的测试点检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使得所加测试点一次性通过DFT审查,提高检测效率,以及避免重要信号被添加上测试点。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印制电路板的测试点检查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查询信号的测试点是否满足测试条件的多个目标数据库;
确定待检测印制电路板上的测试点,然后利用预设程序语言对所述目标数据库进行遍历,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库中信号名称确定出目标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测试点的数量,以得到检出值;
将所述检出值与预先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设置好的规则值进行比较,以便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测试点的检查结果。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于查询信号的测试点是否满足测试条件的多个目标数据库,包括:
获取印制电路板上所有的信号;
将所述信号中不允许添加测试点的信号添加至第一数据库,将所述信号中必须添加测试点的信号添加至第二数据库,将所述信号中对应有数量要求的测试点的信号添加至第三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5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