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热压转换效应驱动的多孔介质相变传热结构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84502.5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3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姜玉雁;谭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F21/04;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热压 转换 效应 驱动 多孔 介质 相变 传热 结构 系统 | ||
1.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在一起的蒸发腔层和多孔介质层(102),以及封装在蒸发腔层和多孔介质层(102)外部的外壳(101);
其中,在蒸发腔层中设置至少一个蒸发腔结构(103)和一个通道(104);蒸发腔结构(103)的尾端逐渐收缩,形成喷嘴状结构,最后联通到通道(104);蒸发腔结构(103)和通道(104)均向下贯穿到多孔介质层(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腔层和多孔介质层(102)为一体结构,蒸发腔结构(103)和通道(104)是在多孔介质层(102)上直接切削实现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腔结构(10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扁平腔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腔结构(103)为球形腔或者椭球形腔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腔层与外壳(101)的部分为一体结构,蒸发腔结构(103)和通道(104)是在外壳(101)的内侧表面加工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腔结构(103)是在外壳(101)内表面上开设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扁平腔体。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腔结构(103)有多个,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布在通道(104)的一侧或者两侧。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4)为弯曲的,与蒸发腔结构(103)的外轮廓匹配。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包括底座和上盖,底座上设有凹槽,用于容纳多孔介质层(102)和蒸发腔层。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一种相变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孔介质层为烧结铜粉、铜丝网、泡沫铜、不锈钢烧结粉末或者陶瓷烧结粉末。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10的任意一个相变传热结构的热管,其蒸发结构(1)采用所述相变传热结构实现。
1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3、5、6、8、9和10中的任意一个相变传热结构的换热器,包括多个冷却层(5)和蒸发层(4),冷却层(5)和蒸发层(4)间隔着叠放在一起,蒸发层(4)采用所述相变传热结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45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