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8230.1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今日风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253 | 分类号: | D01D5/253;D02G3/28;D02G3/44;D03D15/283;D03D15/37;D03D1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铜 抗菌 纤维 纱线 面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涉及纺纱技术,旨在解决抗菌纤维以及抗菌纱线和抗菌面料等附属产品在保持成本的情况下,难以维持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经共混挤出呈一体结构的芯部以及翼部,若干翼部环形阵列分布于芯部外,所述翼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芯部或翼部长度方向设置的沟壑。本发明芯部采用圆柱状结构,能使得抗菌纤维(单丝)芯部通过弧面进一步增大表面积,且翼部之间形成呈扇形的沟壑,提高抗菌纤维单丝的毛细效应,实现抗菌纤维(单丝)接触汗液等水分时,水分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沿抗菌纤维进行疏导并与芯部以及翼部充分接触,能起到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 纱线及抗菌面料。
背景技术
抗菌纤维,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可以阻断疾病传播,卫生保洁,对抗菌纺 织品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分为天然抗菌纤维和人工抗菌纤维。其中,加入金属 离子型抗菌剂的人工抗菌纤维中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耐 药性等特点,特别是其优异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纤维等领域已得到广泛 应用。无机抗菌剂最常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是银、铜和锌。
而铜系抗菌纤维的抗菌原理为:铜表面和细菌外膜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使 细菌外膜破裂;之后铜表面作用于细菌外膜上的破洞,使细胞失去必要的营养物 质和水分,直至萎缩,或者局部氧化和生锈,这发生在单一的铜分子或者铜离 子从铜表面上游离出来并撞击细胞膜(蛋白质或者脂肪酸),铜离子流可以势无 阻挡地进入细胞内部,从而破坏细菌的活性。
市面上人工抗菌纤维的加工方法有共混纺丝法、后整理法和接枝改性法等, 共混纺丝法是开发功能性纤维的主要手段,其优点是铜元素不易溢出,耐洗性 好,效果稳定持久。缺点则是抗菌的高效性差,大部分加入的功能性粉体被包 嵌在内部。而后整理法是所制得的抗菌纤维不耐洗涤,抗菌持久性不好,对于 制造反应条件低,但接枝改性法制得的抗菌纤维其抗菌强度,持久性,稳定性 及安全性都优于其他金属离子型抗菌纤维,缺点是该方法生产技术难度较高, 使得制备的抗菌纤维以及抗菌纱线和抗菌面料等附属产品在保持成本的情况 下,难以维持抗菌效果的持久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 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细旦白铜抗 菌纤维,包括经共混挤出呈一体结构的芯部以及翼部,所述若干翼部环形阵列 分布于芯部外,相邻所述翼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芯部或翼部长度方向设置的沟 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旦白铜抗菌纤维采用传统共混挤出的方式挤出 形成由芯部和翼部组成,能增大抗菌纤维(单丝)的表面积,从而增大抗菌纤 维的抗菌效果,在长时间洗涤、使用后,仍旧保持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部经挤出呈一体结构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翼 部的数量为奇数个,设置于相邻翼部之间的所述沟壑截面呈扇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部采用圆柱状结构,能使得抗菌纤维(单丝) 芯部通过弧面进一步增大表面积,且翼部之间形成呈扇形的沟壑,提高抗菌纤 维单丝的毛细效应,实现抗菌纤维(单丝)接触汗液等水分时,水分在毛细效 应的作用下沿抗菌纤维进行疏导并与芯部以及翼部充分接触,能起到良好的抗 菌抑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部和翼部的外表面经浸扎后整理形成有抗菌 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部和翼部外表面经浸扎后整理形成抗菌层,能 通过抗菌层进一步提高抗菌纤维(单丝)的抗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由抗菌整理剂和铜系颗粒组成,若干所 述铜系颗粒经分散于抗菌整理剂中且于抗菌层内形成有呈球状结构的抗菌粒 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今日风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今日风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8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