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厢推送及翻转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7256.4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8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帮海;曾健;陈代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博 |
地址: | 40005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推送 翻转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厢推送及翻转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车厢的出件推送装置和用于将车厢翻转的车厢翻转装置;出件推送装置包括用于向前推送车厢的推送装置和用于支撑车厢的第一支撑辊组;第一支撑辊组布置在推送装置的两侧;所述推送装置包括两级推送机构;所述车厢翻转装置用于将车厢夹紧并翻转指定角度后,放置至下一工位;车厢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翻转座上的翻转轴、与翻转轴连接的翻转架、以及用于驱动翻转轴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轴上设置有配重,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用于装夹车厢的翻转夹具。本发明便于将车厢从前一工位转移至后一工位,并实现姿态转换,利于提高生产节拍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推送及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厢总装焊接时需要将前板、侧板和底板焊接在一起,通常是在准备工位,将前板、左右侧板和底板通过对应的组合夹具定位完成后,送至作业位置通过人工对各点完成焊接;由于车厢不仅需要背面焊接,正面也需补焊;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焊接完背面后通过吊装机构将车厢翻面,再次装夹后再焊接正面,在同一工位完成两次焊接和翻转,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推送及翻转装置,便于车厢在前后工位之间的转移和翻转,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厢推送及翻转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车厢的出件推送装置和用于将车厢翻转的车厢翻转装置;
所述出件推送装置包括用于向前推送车厢的推送装置和用于支撑车厢的第一支撑辊组;所述第一支撑辊组布置在推送装置的两侧;所述推送装置包括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一级推送机构和设置在一级推送机构上的补推机构,所述一级推送机构包括输送滑台以及用于驱动输送滑台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滑台上设置有用于夹紧车厢的夹紧机构;所述补推机构设置在传输滑台上,包括推架和用于驱动推架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当处于收折位置时,所述推架低于所述车厢,并能够避让所述车厢;当处于工作位置时,推架抵在车厢的后方,推动车厢向前移动至所述车厢翻转装置;
所述车厢翻转装置用于将车厢夹紧并翻转指定角度后,放置至下一工位;所述车厢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翻转座上的翻转轴、与翻转轴连接的翻转架、以及用于驱动翻转轴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轴上设置有配重,所述配重和翻转架分别位于翻转轴的两侧,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用于装夹车厢的翻转夹具,所述车厢翻转装置还包括用于承载车厢的第二支撑辊组。
可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以及驱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靠拢和远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以及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夹头与第一主动齿轮连接并可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夹头与第一从动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尾部通过第一安装座可转动地安装在输送滑台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与第一夹头铰接,并能带动第一夹头转动。
可选地,所述输送滑台上安装有夹座,所述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均安装在夹座上,所述夹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最小间隙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主推臂、作用臂以及相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主推臂与第二主动齿轮连接并可同步转动,所述作用臂与第二从动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推架设置在作用臂上,所述驱动缸与主推臂连接,用于带动主推臂转动,以通过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齿轮带动作用臂和推架转动。
可选地,所述输送滑台上设置有推座,所述主推臂、作用臂、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安装在推座上,所述驱动缸的尾部通过尾座可转动地安装在输送滑台上,所述驱动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与主推臂铰接。
可选地,所述补推机构设置在输送滑台靠近翻转装置的一端,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输送滑台远离翻转机构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7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