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6619.2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6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梁丽;张浩;赵广福;刘朋朋;赵娟;杨鹏;项恒;弓志萍;郭小红;葛洁;毛超;蒋丹枫;程传冰;刘林楠;高俊恒;杨朝民;张朋博;李永;陈静波;孙青;梁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丽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9/14;E21F13/00;F16L1/0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顶管法叠交 隧道 始发 平台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承载力框架(1);
多组纵向承载桩(2),第一端固定在水平承载力框架(1)上,第二端向远离水平承载力框架(1)的方向延伸;
多个操作平台(3)上,间隔设在纵向承载桩(2)上;
转台(4),设在操作平台(3)上;以及
横向运输模组(5),设在转台(4)上,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顶管移动到转台(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水平承载力框架(1)包括:
平行设置的两根主横梁(11);
两根横向连接梁(12),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主横梁(11)上;以及
横向支撑梁(13),第一端固定在主横梁(11)上,第二端向远离横向连接梁(12)的方向延伸;
其中,主横梁(11)上设有多根横向支撑梁(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纵向承载桩(2)上设有液压支撑组(6),液压支撑组(6)的工作端能够从纵向承载桩(2)上远离水平承载力框架(1)的一端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液压支撑组(6)包括:
第一液压缸(61),设在纵向承载桩(2)内的空腔中;以及
支撑板(62),设在第一液压缸(61)的活塞上;
其中,支撑板(62)可以从纵向承载桩(2)内的空腔中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支撑板(62)上的侧支撑板(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侧支撑板(63)远离第一液压缸(61)的一端向远离纵向承载桩(2)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横向运输模组(5)包括:
横向轨道(51),固定在转台(4)上;以及
搬运车(52),设在横向轨道(51)上,配置为在横向轨道(51)上往复移动;
其中,横向轨道(51)的其中一端悬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搬运车(52)包括:
移动底盘(521),设在横向轨道(51)上;
驱动装置(522),设在移动底盘(521)上,配置为驱动移动底盘(521)在横向轨道(51)上移动;
纵向移动模组(523),设在移动底盘(521)上;
横向移动模组(524),设在纵向移动模组(523)上;
放置台(525),设在横向移动模组(524)上;以及
光靶(526),设在放置台(525)上。
9.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安装井的内侧壁上打孔并安装水平承载力框架;
将多组纵向承载桩固定在水平承载力框架上;
将多个操作平台顺序安装在多组纵向承载桩上;
将管件送至不同的横向运输模组;以及
在不同高度位置处同时进行顶管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丽,未经梁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66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