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5947.2 | 申请日: | 202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戴鹏;黄华;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生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束紧 | ||
本发明涉及线束安装用配件技术领域的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包括固定座、穿线孔、夹头、夹线孔、条形缺口、活动座、锥槽,所述活动座的另一面设有与锥槽相贯通的、且为通孔形式的避空槽,所述活动座由弹性抵顶结构驱动其朝固定座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夹头卡合至锥槽内。通过将汽车线束由穿线孔穿入夹线孔,然后再由锥槽、避空槽穿出,再通过活动座朝固定座方向移动,使得夹头能够卡入锥槽内,卡入锥槽内的过程中,锥槽内壁对夹头外周缘产生径向内侧的挤压力,另外夹头上设有条形缺口,进而使得夹头能够产生径向内侧的弹性收缩,以使夹线孔的孔壁夹紧汽车线束,这样使得汽车线束的抗拉拽效果较好,避免汽车线束产生松散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安装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在安装时,一般需要进行紧固,避免汽车线束产生散乱的现象,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9738988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紧固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一端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的两个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连接杆相互配合的连接槽,两个所述连接杆上均可活动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一侧的内侧壁上均可活动安装有夹板。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线束紧固结构在对汽车线束进行限位紧固时,是通过两个弧形的夹板来对线束进行夹紧,但是这种方式在对汽车线束进行夹紧时,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两个弧形夹板之间需要放置多个汽车线束,这样就导致汽车线束通过彼此之间的外壁摩擦力来抗拉拽,或者说汽车线束在受到拉拽时,只能依靠汽车线束彼此之间的表面摩擦力来抵消汽车线束所受到的拉拽力,这种方式使得汽车线束抗拉拽效果较差。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线束紧固结构在对汽车线束进行限位紧固时,是通过两个弧形的夹板来对线束进行夹紧,但是这种方式在对汽车线束进行夹紧时,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两个弧形夹板之间需要放置多个汽车线束,这样就导致汽车线束通过彼此之间的外壁摩擦力来抗拉拽,或者说汽车线束在受到拉拽时,只能依靠汽车线束彼此之间的表面摩擦力来抵消汽车线束所受到的拉拽力,这种方式使得汽车线束抗拉拽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包括一可拆卸连接在汽车车身内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形式的穿线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多个与穿线孔相对应的夹头,所述夹头与穿线孔同轴,所述夹头上同轴开设有与穿线孔贯通的夹线孔,所述夹头外锥面上沿其轴向阵列开设有多个与夹线孔贯通的条形缺口,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朝向固定座的一面设有多个与夹头相对应的锥槽,所述活动座的另一面设有与锥槽相贯通的、且为通孔形式的避空槽,所述活动座由弹性抵顶结构驱动其朝固定座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夹头卡合至锥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生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生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5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