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638690.8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1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华;周海波;董建树;谈遂;项诸宝;杨学营;刘栋;李子华;马利鹏;高晓刚;苏雅拉图;兰平;温楷和;陶沈圣;龚杨;邵文;樊博涛;翁年平;马世静;王月凤;李娟;吴珍;吴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姜艳华 |
| 地址: | 41007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窗 防水层 施工 装置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包括移动车体和设置在移动车体上方的箱体,箱体通过支杆固定在移动车体的顶部,箱体的右侧固定有平台,平台的顶部固定有电源箱,箱体的顶部转动贯穿有混料罐,混料罐的内壁固定有锥形斗,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及其施工工艺,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原料的充分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还能带动混合罐往复晃动,且通过一个动力源便可实施,有效作用节约电能的目的,且其中的搅拌叶片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只需通过简单的旋转按压便可拆卸,使用便捷性高;便于实现在打磨的同时,还能除去路面的杂质,避免干扰铺设工作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现有的桥面施工大多采用防水卷材+细石混凝土,因时间久防水卷材与基面粘贴不牢固,出现空鼓导致混凝土封闭层裂缝严重,且在施工过程质量把控不严格,后期易导致与基面粘贴不牢固,形成大面积掀起,现如今可通过对桥面打磨,做PPU薄涂层,但是在进行铺设PPU薄涂层时存在以下问题:
(1)原料需进行充分混合后使用,现有的混合方式一般是通过简单的搅拌实现,混合效率低,且采用的搅拌叶片固定式设计,损坏时,不方便对单个进行更换,使用便捷性需进一步提高;
(2)在铺设涂层前需对桥面进行打磨,在打磨时,产生的杂质会影响铺设工作的进行,不便于边打磨边除杂;
(3)在铺设涂层后一般需要人工进行抹平,工作效率低。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及其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及其施工工艺,解决了原料需进行充分混合后使用,现有的混合方式一般是通过简单的搅拌实现,混合效率低,且采用的搅拌叶片固定式设计,损坏时,不方便对单个进行更换,使用便捷性需进一步提高;在铺设涂层前需对桥面进行打磨,在打磨时,产生的杂质会影响铺设工作的进行,不便于边打磨边除杂;在铺设涂层后一般需要人工进行抹平,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天窗点防水层施工装置,包括移动车体和设置在移动车体上方的箱体,所述箱体通过支杆固定在移动车体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有平台,所述平台的顶部固定有电源箱,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贯穿有混料罐,所述混料罐的内壁固定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底部转动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底端依次贯穿混料罐、箱体、移动车体并延伸至移动车体的底部,所述排料管的表面固定有电磁阀,所述排料管的底端固定有密封横管,所述密封横管表面的下方连通有撒料管,所述箱体与混料罐之间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平台上设置有打磨除杂机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压平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混料罐上方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通过连杆固定在箱体的上方,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贯穿至混料罐内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固定有插筒,所述插筒的内部插设有插柱,所述插柱的一端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插柱的表面固定有插块,所述插筒的内壁开设有与插块相适配的横槽,所述插筒的内壁还开设有与横槽连通的转动槽,所述插筒的内壁还开设有与转动槽连通的锁紧槽,所述插筒的内壁滑动有滑盘,所述滑盘与插筒之间固定有定位弹簧,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摆动混料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8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