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缆沟狭窄恶劣环境的复合光线智能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8354.3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2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熊飞;林川;余林;夏明东;宋定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35;G06V10/143;H02G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都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6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缆沟 狭窄 恶劣 环境 复合 光线 智能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缆沟狭窄恶劣环境的复合光线智能监测系统,涉及电力监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复合光线监测动子、管状轨道、牵引线束和动子牵引装置;由于复合光线监测动子能在牵引线束和动子牵引装置的配合下,实现动子的移动和定位,故能对电缆沟内各区域实现精准监测,由于复合光线监测动子安装在管状轨道内,且复合光线监测装置有动子外壳进行包裹保护,故能适应电缆沟内的恶劣环境,保证装置的防水、防沙、防尘;通过选择步进电机,并对可编程步进电机控制驱动模块内的寄存器读取步进电机旋转圈数,旋转轴距等数据计算牵引长度,从而得到当前所在的具体位置;通过石墨项圈进行摩擦保护,且在内层添加橡胶圈,减震且方便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缆沟狭窄恶劣环境的复合光线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缆沟内分布广、难观察、长度长、雨水多、环境差,要做到对电缆中每一个点的监控,成本高,实现难度大。对电缆沟进行巡检时,方法单一,需打开盖板,维护成本高。由于电缆敷设密集,不能有效对沟内电缆温度、火灾、积水、老鼠活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值班人员很难巡视检查发现电缆沟内情况,接近于管控盲区。而一旦电缆沟内出现故障,通常处理难度大、耗时长,严重威胁和影响到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适用于电缆沟狭窄恶劣环境的复合光线智能监测系统来解决电缆沟全程监控成本高,实现难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之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电缆沟狭窄恶劣环境的复合光线智能监测系统,安装在电缆沟处,包括复合光线监测动子、管状轨道、牵引线束和动子牵引装置。
具体的,所述管状轨道沿电缆沟沿途进行铺设,并固定安装在电缆沟侧壁上部;所述管状轨道的管壁上还贯穿开设有电缆沟监测口,并形成C字结构管状轨道;所述电缆铺设在所述电缆沟底部,所述电缆沟监测口朝向电缆进行设置。
具体的,所述复合光线监测动子安装在管状轨道内,包括动子外壳和安装在动子外壳内部的复合光线监测装置;所述动子外壳包括柱状腔体、腔体密封盖和电缆监测口,所述电缆监测口开设在柱状腔体的侧壁中部,并通过透明挡板进行密封;所述腔体密封盖通过螺纹安装在柱状腔体的两端,所述腔体密封盖中部开设有线束孔,所述牵引线束的一端通过收束密封环固定在线束孔处,另一端与动子牵引装置连接。
具体的,所述动子牵引装置包括A端主动式牵引机和B端主动式牵引机,并分别安装在电缆沟首尾两端;所述牵引线束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动子牵引装置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动子外壳还在电缆监测口边缘处设置有限位卡扣边框,所述动子外壳安装在管状轨道内,所述限位卡扣边框卡扣在电缆沟监测口处,并将动子外壳的朝向限位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牵引线束包括电源牵引线束和通信牵引线束,并与A端主动式牵引机或B端主动式牵引机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源牵引线束包括外层牵引线束和内层电源线束;所述外层牵引线束将内层电源线束包裹在内;所述通信牵引线束包括外层牵引线束和内层通信线束;所述外层牵引线束将内层通信线束包裹在内。
作为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复合光线监测装置包括可见光拍摄镜头、红外光拍摄镜头、补光灯、通信模块、稳压模块和拍摄控制模块。
具体的,所述可见光拍摄镜头、红外光拍摄镜头、补光灯、通信模块和稳压模块分别与拍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拍摄控制模块通过MCU芯片进行设置;所述稳压模块还与内层电源线束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还与内层通信线束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可见光拍摄镜头、红外光拍摄镜头和补光灯安装在电缆沟监测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未经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8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