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纳米微球、PC/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31819.2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力波;朱一明;兰省科;李星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14 | 分类号: | C08L25/14;C08L79/04;C08L69/00;C08L67/02;C08L51/06;C08K3/36;C08K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23 | 代理人: | 高利丹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纳米 pc pet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性纳米微球、PC/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PC60‑80份、PET12‑32份、复合相容剂0.5‑2份、透明剂0.1‑0.3份、抗氧剂0‑0.5份;所述复合相容剂包括改性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质量比为(3‑5):7。本发明提供的PC/PET复合材料具有高透明度,高力学性能以及具有较好的耐油、耐溶剂、耐热等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改性纳米微球的PC/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C(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力学强度、热稳定性,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然而PC存在熔体粘度高、成型加工难、不耐油和溶剂等缺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结晶性材料,耐油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然而PET单独使用时,存在耐热性差、力学强度不高等缺点。且由于PET树脂是结晶聚合物,PC树脂是非结晶聚合物,二者之间的相容性不好,且两者相混还会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此外由于PC树脂中含有端羟基,其会与PET树脂中残留的羧基、羟基等于高温下在钛类残留催化剂存在时发生两相反应,该两相反应虽然能提高二者相容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该反应也会造成复合材料性能的急剧劣化,大大降低PC/PET复合材料实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有技术人员使用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为扩链剂,所得的PC/PET组合物的韧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但是扩链剂的加入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和光泽度,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中国专利CN200710074569.2报道了一种非透明PC/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200710019829.6报道一种PC/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这些方法属于材料成型加工领域,加工过程较为复杂,需通过预结晶、干燥、混炼塑化、口模成型、冷却压光等工序制得PC/PET合金片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性纳米微球,以及包含该微球的PC/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高透明度,高力学性能以及具有较好的耐油、耐溶剂、耐热等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的制备:将引发剂、苯乙烯单体混合溶解,加入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致孔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PVA的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得到悬浮液,升温聚合,高速搅拌反应第一时间段,然后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继续搅拌反应第二时间段,离心,冷冻干燥,得到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
S2.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的制备:将步骤S1制得的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分散到水中,加入多巴胺盐酸盐和催化剂,加热搅拌反应,过滤,水洗,得到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
S3.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的制备:将步骤S2制得的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分散到二氧化硅溶胶中,加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离心,洗涤,得到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
S4.改性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的制备:将步骤S3制得的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加入含有复合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反应,得到改性二氧化硅/聚多巴胺/聚苯乙烯多孔中空纳米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1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