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8627.6 | 申请日: | 2022-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何长明;刘宇晨;黎军;熊勇;肖立拓;钱朝清;马丽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11/18;E21F1/08;E21F16/02;E21F17/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玉杰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扩建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包括上层既有隧道、锁脚装置和下层新建隧道。上层既有隧道包括第一仰拱、检修道、由内到外设置的洞壁、上层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和初期支护结构,锁脚装置包括斜向桩、腰梁和临时支撑,下层新建隧道包括侧向支护、侧墙、中隔板和第二仰拱,其中,斜向桩在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竖直方向多排设置,各排斜向桩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的仰角为30~60°。下层新建隧道总宽小于上层既有隧道总宽。通过将上层既有隧道的检修道调整为下层新建隧道的防撞墙,保证下层新建隧道的车行道宽度,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将上层既有隧道的通行能力提升0.6~1.0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人流交换需求增加,城市内道路基础设施容量难以跟上需求增加速度,城市中经常出现交通拥堵。为缓解交通拥堵,一种有效方式是拓宽道路,一般不采用隧道直接拓宽,而选择在既有隧道单侧或两侧新增独立隧道,这种新建隧道的拓宽方式优点是对既有隧道影响小,可保证施工期间交通不受影响,缺点是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要控制合理的间距,这就增加了接线道路的用地,新增用地可能导致大量的拆迁,经济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的施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包括:上层既有隧道、锁脚装置和下层新建隧道。所述上层既有隧道包括第一仰拱、检修道、由内到外设置的洞壁、所述上层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和初期支护结构,所述第一仰拱在所述上层既有隧道下端的两侧壁之间延伸,所述检修道沿着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两侧内壁,所述锁脚装置包括斜向桩、腰梁和临时支撑,所述腰梁沿着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两侧内壁,两侧所述腰梁之间通过临时支撑连接,所述斜向桩设置在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两侧,所述第一仰拱在所述锁脚装置生效后能够被拆除,所述下层新建隧道包括侧向支护、侧墙、中隔板和第二仰拱,所述侧向支护设置在所述下层新建隧道的两侧外壁,所述中隔板隔开两隧洞,所述第二仰拱在所述下层新建隧道下端的两侧壁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斜向桩在沿着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竖直方向多排设置,各排所述斜向桩沿着所述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的仰角为30~60°。
有益效果:此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包括上层既有隧道、锁脚装置和下层新建隧道。上层既有隧道包括第一仰拱、检修道、由内到外设置的洞壁、上层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和初期支护结构,第一仰拱在上层既有隧道下端的两侧壁之间延伸,检修道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层既有隧道的两侧内壁,锁脚装置包括斜向桩、腰梁和临时支撑,腰梁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层既有隧道的两侧内壁,两侧腰梁之间通过临时支撑连接,斜向桩设置在上层既有隧道的两侧,第一仰拱在锁脚装置生效后能够被拆除,下层新建隧道包括侧向支护、侧墙、中隔板和第二仰拱,侧向支护设置在下层新建隧道的两侧外壁,中隔板隔开两隧洞,第二仰拱在下层新建隧道下端的两侧壁之间延伸,其中,斜向桩在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竖直方向多排设置,各排斜向桩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的仰角为30~60°。在上层既有隧道的基础上,继续开挖下层新建隧道,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将既有隧道的车道数增加2条、通行能力提升0.6~1.0倍。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的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所述下层新建隧道也包括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所述下层新建隧道的初期支护由侧向锚杆、型钢支架、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组成,所述下层新建隧道的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的墙厚450~800mm,所述下层新建隧道的初期支护和所述下层新建隧道的二次衬砌之间的拱和墙部位设置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350g/m2的无纺布和1.2mm厚防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8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