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公藤专用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8180.2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封磊;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6;A01P21/00;A01G7/06;C12R1/8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公藤 专用 促生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雷公藤专用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菌剂由歧皱青霉NS‑12发酵而成,所述歧皱青霉NS‑12的分类命名为歧皱青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雷公藤专用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雷公藤(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生长在药用植物体内的内生真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从红豆杉,银杏,青蒿等药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的内生真菌,从而为药用活性物质的非植物源获取提供了可能。但对这类特殊内生菌进行单独发酵生产时发现,大多数菌株所产生的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极低,且受底物抑制效应明显,并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条件。另有一些研究则发现,该类内生菌与宿主间的交互作用会对各自的活性成分生成产生影响,在一些内生菌与宿主植物所形成的菌植共生体中,其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宿主植物本身的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这类内生菌均筛选自植物体内,对外界环境条件相对敏感,如何长期保藏并维持一定的菌体活性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一株前期筛选的具有生成雷公藤甲素能力的雷公藤内生真菌为对象,将其制备成微生物菌剂,并对该菌剂的菌体保存活性及实际施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相关成果对于促进雷公藤活性成分含量,提升其应用价值具有重意义。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则罕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雷公藤专用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该菌剂施用于雷公藤,可明显促进雷公藤植株的生长,提高雷公藤甲素在雷公藤体内的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雷公藤专用促生菌剂,所述菌剂由歧皱青霉NS-12发酵而成,所述歧皱青霉NS-12的分类命名为歧皱青霉(
进一步的,上述的雷公藤专用促生菌剂为固态菌剂。
进一步的,上述的雷公藤专用促生固态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低温保存的歧皱青霉NS-12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于28℃培养,待长出菌落后挑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上,在28℃继续培养5d;
2)制备孢子悬浮液:将活化后的歧皱青霉NS-12接种到PDA平板上于28℃扩大培养,用无菌水洗脱孢子配制成浓度为1.0×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
3)固体发酵:取100mL孢子悬浮液接种到1000g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于28℃培养,每隔2~3天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一次搅拌,培养9 d后得到固体发酵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8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