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的太阳能温室大棚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27208.0 | 申请日: | 2022-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8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曾敏;罗欣怡;李威;王秋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H02J7/35;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合 热化学 吸附 蓄热 太阳能 温室 大棚 | ||
公开了一种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的太阳能温室大棚,包括棚体,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通风系统,喷灌系统,辅助照明系统。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设于棚体内并连接储/释热侧风机。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发生脱附反应,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同时储热侧风机吹出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中的水蒸气,为温室环境实现增湿。夜间当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棚体内温度与湿度不足时,太阳能发电系统供电且喷洒机喷洒,释热侧风机向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吹入经第一过滤器的湿空气,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内的水合盐吸水释热,将热空气送入棚体实现供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大棚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的太阳能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国家,农业温室部分占农业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最大部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光照时长短、光强小,对于在寒冷的冬季,日光温室用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保证喜温作物在温室内能够正常越冬。炉火加温、锅炉加温等传统加温方式不仅消耗大量化石燃料,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太阳能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持续能源之一,在空间采暖的应用上,热化学吸附储热技术可以在晴天储存太阳热能,在阴天或夜间释放热能,为温室作物提供热量。水合盐热化学吸附储热材料,通过加热脱水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用热的时候吸收水分放出热量,反应原理简单,没有复杂的产物,安全无污染,适用于中低温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实现温室作物的连续生产,营造稳定的温室热环境。
目前已有的蓄热太阳能温室大棚多采用显热或相变储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212813090U,名称为“温室大棚的储热增温装置”的专利,以蓄水池为蓄热部件采用显热储热的原理,实现温室大棚储热增温,由于水的储热密度较低,故所需要占用的体积较大。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1567277A,名称为“一种相变蓄能温室”的专利,将封装后的相变蓄能材料作为吊顶,将温室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用于生产,上腔用于调控温度,有效实现大棚内温度调控,但吊顶形式的相变蓄热床的生产和放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温室大棚的建造成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9457839A,名称为“一种相变日光温室大棚及其建造方法”的专利,采用相变蓄热墙体对温室内进行白间蓄热和夜间放热调控实现室内环境稳定,但相变蓄热墙体作为温室外墙的一部分,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导致墙体制造成本较高,且在蓄热过程中由于与外环境直接接触,会造成热量流失。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了一种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的太阳能温室大棚,利用水合盐热化学吸附材料日间受热脱水,为作物提供水蒸气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夜间在风机的作用下吸收水蒸气实现放热,实现温室升温,水合盐热化学吸附储热材料具有储热密度大,热损失小,成本低,长储存期和放热温度适宜等优势,能满足建筑空间采暖需要且占用体积小。由于不存在相变过程,故对储热容器的要求较低,且可灵活移动,实现对太阳能的更好地利用,同时有效节能,为温室作物营造稳定的温室热环境。
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的太阳能温室大棚包括,
棚体,其提供封闭环境,所述棚体顶部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系统,其设于所述棚体内,其包括,
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
第一过滤器,其设在所述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的入口处;
储热侧风机,其设在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的出口处且连接所述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
释热侧风机,其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远离所述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蓄热反应器的一侧且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
喷灌系统,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72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跨硬件设备的警告标准化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