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积水检测警示功能的市政道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5501.3 | 申请日: | 2022-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0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发涛;何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发涛 |
主分类号: | E01F9/608 | 分类号: | E01F9/608;E01F9/646;E01F9/673;E01F9/688;E02D29/14;E02D29/12;E03F5/06;E03F5/04;G01F23/64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创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辉雪瑛 |
地址: | 315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积水 检测 警示 功能 市政道路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积水检测警示功能的市政道路结构,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采用矩形框架结构,且底座的前侧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采用圆板形结构;顶座还包括有:电机,电机固定设置于顶座的顶部;第二卷收辊,第二卷收辊采用圆柱形,第二卷收辊传动连接设置于电机的后侧;第二卷收辊的外侧缠绕设置有连接绳;通过设置有固定筒、浮力球、电机、第二卷收辊、连接绳和支撑杆,整个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参与,本装置能够根据水位高度自行运行排水工作,自动化程度高,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解决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排放,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管理负担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积水检测警示功能的市政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由于市政道路的排水效果有限,在遭遇到暴雨等天气时,容易导致市政道路的路面上出现积水等现象。
目前的积水检测结构还存在有以下不足:现有的积水检测结构通常只能够对于积水的深度进行检测,并对过往的行人车辆进行提醒,但是无法根据积水的深度快速对路面积水进行排放,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排放,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管理负担,同时不利于积水的快速排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具有积水检测警示功能的市政道路结构,其具有电机、第一卷收辊和连接绳,通过将连接绳与下水井盖连接,当到达警戒水位后,自行启动电机带动第一卷收辊旋转,从而通过连接绳打开井盖进行快速排水工作。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积水检测警示功能的市政道路结构,具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采用矩形框架结构,且底座的前侧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底座的前侧顶部设置有固定筒;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采用圆板形结构,顶座固定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且顶座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通槽结构,顶座的前侧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顶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轨;顶座还包括有:电机,电机固定设置于顶座的顶部;第二卷收辊,第二卷收辊采用圆柱形,第二卷收辊传动连接设置于电机的后侧,且第二卷收辊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结构;第二卷收辊的外侧缠绕设置有连接绳;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设置于电机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导轨分别固定设置于底座的内壁左右两侧;滑板,滑板采用矩形板结构,滑板滑动设置于两组第一导轨之间,且滑板的后侧与底座的内壁后侧之间连接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卷收辊,第一卷收辊旋转设置于底座内壁前侧的矩形凹槽内,且第一卷收辊的外侧缠绕设置有线绳,第一卷收辊外侧的线绳与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筒采用圆筒形结构,固定筒固定设置于底座的前侧顶部,且固定筒的外侧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固定筒采用透明材质制作,且固定筒的外侧设置有高度刻度值,固定筒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固定筒还包括有:浮力球,浮力球采用圆球形结构,且浮力球设置于固定筒的内部,浮力球的外侧喷涂设置有荧光警示颜料;滑杆,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滑杆滑动设置于固定筒顶部的圆形槽孔内;感应开关,感应开关固定设置于滑杆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顶座还包括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固定设置于电机的前侧;传动轴,传动轴采用圆柱形结构,传动轴旋转设置于顶座的底部,且传动轴通过链条和锥齿轮组与第一卷收辊传动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设置于传动轴的后侧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二导轨分别固定设置与顶座的顶部两侧;第二导轨还包括有:警示板,警示板采用矩形板结构,警示板滑动设置于两组第二导轨之间,且警示板的外侧通过粘贴设置有荧光警示贴;警示灯,警示灯固定设置于警示板的顶部;齿条,齿条固定设置于警示板的前侧,且齿条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发涛,未经陈发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5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