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效抗铜型PPR管道用色母粒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5021.7 | 申请日: | 2022-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0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汤志龙;王执中;王伟;傅琪斌;阮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2 | 分类号: | C08J3/22;C08L23/06;C08L23/12;C08K3/04;C08K3/22;C08K3/34;C08K5/00;C08K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效 抗铜型 ppr 管道 用色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色母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长效抗铜型PPR管道用色母粒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颜料、分散剂、水、MCM‑41分子筛放入高速混合机内混合形成颜料混合物;步骤二,将颜料混合物通过三辊研磨机研磨形成细色浆;步骤三,将细色浆中加入白油、硅酸镁钠颗粒进行转相获得乳化色浆,步骤四,乳化色浆以水为介质在纳米研磨机内研磨后干燥获得预分散颜料,步骤五,预分散颜料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载体树脂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获得成品色母粒。本发明使得载体树脂形成网状管路结构的连续相连续包覆颜料粒子的同时将MCM‑41分子筛形成上下层叠的卡片式网状稳定悬浮结构,提高色母粒对于水环境中游离铜离子的吸附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母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长效抗铜型PPR管道用色母粒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铜离子(Cu2+)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有害污染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元素,经常从多个行业中释放出来,包括印刷电路板生产、冶金、化肥、制革、化学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如电镀、精炼、采矿排水、油漆和颜料),以及市政和雨水径流。目前处理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中,吸附法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去除率高,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吸附材料的选择上也有采用分子筛作为重金属的吸附,目前实践的结果是制备色母粒时经常出现载体树脂不能成为连续相的情况,也就是颜料不能被完全地分散导致出现了不连续相,导致具有这类铜离子吸附功能的色母粒或者PPR管道其对于金属离子吸附的容量以及时效较短,如何延长吸附的时效、增加铜离子吸附容量以及稳定颜料的均匀扩散性能,包括但不限于酞菁蓝、钛白粉作为颜料情况下的长效抗铜吸附铜离子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效抗铜型PPR管道用色母粒制造方法,能够有效延长铜离子吸附的时效、增加铜离子吸附容量以及稳定颜料的均匀扩散性能。
为实现上述能够快速便利对地暖管道进行限位固定,操作简单便捷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抗铜型PPR管道用色母粒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颜料、分散剂、水、MCM-41分子筛放入混合机内混合形成颜料混合物;
步骤二,将颜料混合物通过三辊研磨机研磨形成细色浆;
步骤三,将细色浆中加入白油、硅酸镁钠颗粒进行转相获得乳化色浆;
步骤四,乳化色浆以水为介质在纳米研磨机内研磨后干燥获得预分散颜料;
步骤五,预分散颜料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载体树脂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获得成品色母粒;
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超分散剂、芥酸酰胺、硅烷偶联剂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的载体树脂为聚乙烯、聚丙烯任一种或者两种;
所述的MCM-41分子筛孔径2-5nm,比表面(m2/g)800,孔容(cm3/g)≥0.80所述的预分散颜料中的颜料粒径为0.2-0.5微米;
所述的分散剂连续包覆颜料颗粒,MCM-41分子筛随着分散剂形成连续上下层叠的卡片式网状管路结构;
所述的颜料混合物中颜料、分散剂、水、MCM-41分子筛重量配比为60~70:15~20:10~15:5~10;
所述的细色浆、白油、硅酸镁钠颗粒重量配比为70~80:10~20:5~10;
所述的预分散颜料与载体树脂重量配比为25~30:70~75。
本发明的混合机采用普通混合机预混颜料配合分散剂在三辊研磨机作用下在进行一次预混,而后在白油、硅酸镁钠颗粒作用下形成乳化颜料在纳米研磨机作用下进行二次预混,最终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品色母粒。本发明纳米研磨机采用上海依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销售的CMD2000纳米研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5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