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20662.3 | 申请日: | 2022-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5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棣华;黄帅;赵敏;张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B60W30/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控制区 混合 分布式 协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近信号控制区混合交通场景;
S2:根据S1分别建立传统人驾车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网联自动车线性动力学模型;
S3:根据S2利用网联自动车的协同方式和人驾车的跟随行为,设计混合车群所有车辆的状态误差向量;
S4:根据S3分别构建传统人驾车的跟驰模型和网联自动车的控制模型;
S5:根据S4将传统人驾车的跟驰模型、网联自动车的控制模型与混合车群的状态误差向量相结合,构建考虑信息不确定性的混合车群误差系统状态空间;
S6:根据混合车群在近信号控制区的一致性约束和红绿灯约束,从信息物理的视角出发,并结合混合车群误差系统模型,设计近信号控制区考虑约束条件下的混合车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
在近信号控制区一个单车道上有N+1辆车,其中,包含m辆跟随的传统人驾车、n辆网联自动车和一辆领头网联自动车,m+n=N;在这个场景下,网联自动驾驶车通过互相传递信息并自动控制,传统的人驾车通过驾驶员的感知获取前车和后车的信息,使前车和后车保持一个期望的车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
由于混合交通的车辆异质特性,网联自动车和传统人驾车具有不同的车辆动力学特性,传统人驾车线性动力学模型能够被表示如下:
其中,pHV(t)、vHV(t)和aHV(t)表示传统人驾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网联自动车的线性动力学模型能够被定义为:
其中,pCAV(t)、vCAV(t)和aCAV(t)表示网联自动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uCAV(t)表示网联自动车的控制输入;所述领头的网联自动车的线性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和表示领头的网联自动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即为领头的网联自动车的控制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混合车群所有车辆的状态误差向量为:
其中,上式表示混合车群中所有车辆的误差向量为HV车辆的误差向量与CAV车辆的误差向量之和,根据车群的大小,混合车群的误差向量具有三种不同的表示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为:
为了保证传统人驾车与前后车辆的安全行驶距离,建立考虑惯性时延和驾驶员的反应时延的传统人驾车的跟驰模型为:
其中,β1、β2和β3表示驾驶员的反应参数,表示第i辆传统人驾车与前车的车间距,表示第i辆传统人驾车与后车的车间距,τ1和τ2表示驾驶员的反应延迟和车辆的惯性时延,dHV表示传统人驾车的期望距离;传统人驾车的跟驰模型的状态空间可以进一步写为:
其中
由于网联自动车会进行车辆与设施通信和车车之间进行通信,如果通信失败就会造成丢包现象,因此,结合通信拓扑有向图的概念,构建考虑惯性时延、通信时延和丢包的网联自动车控制模型;
其中,k1,p和k2,v表示控制增益,ω表示位置和速度的权重,M表示网联自动车之间的通信连接,d表示网联自动车的期望距离;网联自动车控制模型的状态空间可以进一步写为:
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信号控制区混合车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为:
其中,ΔA=DF(t)E表示信息不确定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06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