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流带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1459.1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5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球;王博;唐洪武;吕升奇;姜启豪;张广明;邹宇灏;王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04;E02B3/06;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流 原位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潜流带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包括:水动力重构装置;所述水动力重构装置包括若干人造堰,所述若干人造堰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人造堰上设有微生物注射通道;沙坡定型装置;所述沙坡定型装置包括定型顶板和定型底板,所述定型顶板包括若干长板和若干短板,所述长板和短板交替排布且两者可转动连接,所述定型底板与所述定型顶板可拆卸连接;微生物吸附装置。本发明利用人造堰及河床沙坡形态制造水头差形成双重自然泵吸现象,重构河道水动力从而促进潜流带中潜流交换过程,利用微生物固定技术保证潜流带中生物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改善河道潜流带“健康”情况,非常适用于中、小河流潜流带修复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流带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流带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潜流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对净化河流的水质及维护河流生态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些年随着河流污染的加重,河流潜流带的净水能力及内部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仅仅依靠河流自身的调节能力已经很难满足水质净化及生态调控需求,河流水质及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改善河流潜流带的“健康”状况对恢复河流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以往潜流带修复研究可操控性较差,操作步骤过于复杂,仅仅适合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实验周期较长且不适宜较长河段潜流带的修复工作。
为此,寻求一种便于操作且适用于工程实际的潜流带修复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潜流带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采用工程措施固定潜流带中微生物维持潜流带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水动力—生态相结合的原位潜流带修复系统。此外,本发明本身还具备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流带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包括:
水动力重构装置;所述水动力重构装置包括若干人造堰,所述若干人造堰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人造堰上设有微生物注射通道;
沙坡定型装置;所述沙坡定型装置包括定型顶板和定型底板,所述定型顶板包括若干长板和若干短板,所述长板和短板交替排布且两者可转动连接,所述定型底板与所述定型顶板可拆卸连接;
微生物吸附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辅助水流交换装置。
优选地,所述人造堰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上设有橡胶层;所述人造堰上设有配重室,所述配重室上设有配重入口,所述配重入口上设有防水盖。
优选地,所述人造堰的底部设有下部过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人造堰的两侧部均设有止水结构。
优选地,所述止水结构包括止水槽。
优选地,所述定型顶板的下端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定型底板可依次插入所述若干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吸附装置包括生物活性炭薄板,所述生物活性炭薄板上设有多个开孔。
优选地,所述辅助水流交换装置为推流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所述潜流带原位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确定目标河流的宽度从而确定人造堰、沙坡定型装置和微生物吸附装置的单个尺寸及所需数量;
S2、对放堰位置进行一定平整,将各个所述人造堰放置在预设位置,连接各个所述人造堰;
S3、分析目标河流潜流带各比例砂的成分并人工配比出相似的砂增加与目标河床之间的粘接性;
S4、将所述沙坡定型装置的定型顶板倒放,调节长板与短板之间的角度使其成为人工沙坡形状,向长板及短板形成的空间内填入配比好的砂,安装好所述定型底板;
S5、对人工沙坡区域的目标河床进行适当平整,将配置好的沙坡定型装置放置到指定位置,拆下定型底板,对长板及短板施加垂向作用力使人工沙坡与目标河床粘结,抽出长板及短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1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