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放电刷及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96810.2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段泽民;司晓亮;李鑫宇;丁瑞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5/02 | 分类号: | B64D4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4 | 代理人: | 詹朝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电刷 布置 方法 | ||
1.一种静电放电刷的布置方法,包括后缘型静电放电刷的布置,并使后缘型静电放电刷平行于飞机飞行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飞机自身结构,确定后缘型静电放电刷的总体最少数目x;
步骤S2:计算总体最少数目x的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总的放电效能,并基于总的放电效能判断能否满足飞机飞行安全标准;
步骤S21:若能满足飞机飞行安全标准,继续执行步骤S3;若不能满足飞机飞行安全标准,后缘型静电放电刷的总体最少数目x增加,再返回执行步骤S2;
步骤S3:基于后缘型静电放电刷的总体最少数目x确定机翼区域和安定面区域内分别布置的后缘型静电放电刷的数目;
步骤S31:单个机翼区域内的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数目为M,安定面区域内的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数目为N;
步骤S32:基于机翼区域内的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数目M,以机翼尖为初始点,向机身方向以间距大于0.3m依次布置M-1个后缘型静电放电刷,基于安定面区域内的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数目N,以安定面尖为初始点,向两侧方向以间距大于0.3m依次布置(N-1)/2个后缘型静电放电刷;
步骤S33:基于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数目及布置位置,仿真模拟验证静电放电刷总体的放电效能,记录并存储仿真模拟中静电放电刷放电效能的验证结果;
在所述步骤S2中,基于飞机的净充电电流来确定静电放电刷具体所需要的数目,飞机的充电电流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其中:
IT:飞机充电电流,A;
v:飞机速度,m/s;
Aeff:有效充电面积,m2;
qp:单个粒子沉积的电荷,C/粒子;
c:粒子浓度,粒子/m3;
且有:;
Apf:实际入射前沿面积,m2;
k1:有效面积系数,≤1;
飞机的净充电电流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其中:
n为静电放电刷总体数目x的80%;
Ie:单个静电放电刷的放电电流,A;
单个静电放电刷的放电电流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其中:
:电晕放电因子,与气体压强和电极形状有关的特定常数;
E:静电放电刷布置位置处的场强,V/m;
:与静电放电刷特征和安装方式有关的场强系数;
E0:常数,取为27.7 KV/cm;
m0:与静电放电刷表面粗糙度相关的常数,静电放电刷表面越粗糙,m0越小;
:飞机飞行高度的函数,且有,飞机高度越高,相对空气密度越小,h为飞机飞行高度,km,T0=293K;
k2:比例常数,此处记作0.01;
r:静电放电刷电阻杆的半径,cm;
基于步骤S21判断所布置的总体最少数目x的静电放电刷数目是否能达到工作标准,若是,直接输出静电放电刷的总体最少数目;若否,则增加静电放电刷的数目x,且有x=x+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刷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飞机自身结构为给定飞机的翼展长度,基于翼展长度确定后缘型静电放电刷所需要的总体最少数目x,在所述步骤S2中,静电放电刷总的放电效能基于总体最少数目x的80%确定。
3.一种静电放电刷,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静电放电刷的布置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电杆(3),所述放电杆(3)远离连接块(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放电端头(31),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第一螺栓(11)和第二螺栓(12),所述连接块(2)通过第一螺栓(11)以及第二螺栓(12)安装在安装槽(13)内,所述连接块(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螺孔(21),所述第二螺栓(12)通过与不同位置的螺孔(21)配合,来改变连接块(2)的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68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