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的高效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3255.8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5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朱凯航;王涛;梁建国;李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37/02 | 分类号: | B21C37/02;B32B15/02;B32B15/08;B32B27/00;B32B27/12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孙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金属 碳纤维 复合板 高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的高效制备方法,是针对金属与碳纤维复合制备时,因碳纤维与金属界面的润湿性差,在高温下,碳纤维极易与金属生成脆性的金属碳化物,从而降低结合强度的问题,提出的将碳纤维复合材料放在对折金属板中间进行热轧,借助碳纤维复合材料质轻、高强以及金属材料的功能特性,在连接界面形成一层以网纹金属为骨架,树脂为填充物的网状结构柔性过渡层,从而获得结构功能性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此加工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效率高,能够有效解决异种材料连接界面由于材料物理化学属性性能突变,造成的界面结合强度低、结构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板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的高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碳纤维的密度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较差,特别是层间冲击韧性差。金属合金板材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韧性,特别地,一些功能性金属材料通过光、电、热等作用后更具有特定的功能,如FeCrAl合金高电阻率材料的电加热功能特性发挥,金属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制备成的层合板兼具两者的轻质、高强韧和功能特性,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仪器以及民用器具等领域。
目前,常用于金属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层合板的制备工艺有热压固结、热压钎焊和扩散粘接法,这些方法往往需要真空环境、引入低熔点共晶合金或粘接剂等,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工艺精度要求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金属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制备成型时,两者物理属性差异较大,连接界面的润湿性差,传统制备工艺复杂以及脆性金属碳化物形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的高效制备方法,借助金属材料的网纹结构以及功能性,制备得到新型功能结构复合板,在连接界面形成一层以网纹金属为骨架,树脂为填充物的柔性过渡层,兼具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韧性和金属材料的高强度、耐腐蚀等功能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的高效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所需尺寸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板和金属合金板;
步骤2,对选取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板和金属合金板进行表面清洁;
步骤3,对金属合金板进行第一道次表面网纹轧制,在金属合金板表面加工出网纹;
步骤4,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金属合金板的表面;
步骤5,将处理过的金属合金板对折,使网纹表面位于折叠内侧;减少轧制次数,有利于保证上下金属板网纹结构和深度的一致性。对折金属板与使用两块网纹金属板相比,能够减少制备层合板的轧制次数,保证上下金属板网纹结构、深度的一致性,有利于上、下金属板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强度保持一致。
步骤6,将金属合金板进行真空热处理,并保温;
步骤7,将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板放置于金属合金板折叠内侧,使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板上、下两面与金属合金板内侧的网纹表面接触,得到组合板;
步骤8,对组合板进行第二道次轧制,在连接界面形成一层以网纹金属为骨架,树脂为填充物的网状结构柔性过渡层,即表示制得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结构功能性复合板。二道次轧制压下量大于网纹深度,保证金属网纹结构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接触面充分变形,实现机械互锁界面。
进一步,所述步骤4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金属合金板的表面的具体方法是:先将金属合金板放入清水中,产生无缝水膜,然后再将其放入硅烷偶联剂中完成表面处理。表面硅烷偶联剂处理可增强复合材料结合效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真空热处理的温度为180℃~190℃。将温度控制在低于200℃,有效地防止了连接界面脆性层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3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