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EGFR降解的双功能化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9326.7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尹大伟;杨阳;孙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17/14 | 分类号: | C07D417/14;A61P35/00;A61K31/4545;A61K31/49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钱娴静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egfr 降解 功能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EGFR降解的双功能化合物及其应用,双功能化合物或双功能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前药、同位素衍生物、溶剂化物,双功能化合物包括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其中,CRBN配体为与E3泛素连接酶非共价结合的基团,接头为与上式I中相邻苯环和CRBN配体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基团;每个R1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C1‑C3烷氧基或氰基;n选自0、1、2或3。本申请提供的用于EGFR降解的双功能化合物及其应用,利用蛋白质靶向嵌合体(PROTACs)技术,将靶蛋白EGFR募集到E3泛素连接酶上,进而促进靶蛋白的降解,提高双功能化合物的降解活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功能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双功能化合物能够诱导突变型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降解,降低其在细胞内的含量。本申请的化合物可以用于EGFR突变引起的相关肿瘤疾病的治疗。
背景技术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癌症报告2018年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肺癌患者约182.5万,死亡数约159.0万,均位列不同癌种的首位。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日本,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肺癌按照细胞类型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85%)和小细胞肺癌(SCLC,15%)。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以靶向治疗为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的膜受体,它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EGFR的突变主要以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的突变(包括L858R和Del19,占比85%)为主,发生突变后, EGFR会异常激活,持续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EGFR突变是靶向治疗的主要驱动基因,全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频率为17%,亚裔人群更为敏感,突变频率约为40%。针对EGFR的突变开发了第一代靶向抑制剂,如吉非替尼(阿斯利康,2003年美国上市,2010年中国上市),厄洛替尼(罗氏,2004 年美国上市,2012年中国上市),埃克替尼(贝达,2011年中国上市);第二代共价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勃林格殷格翰,2013年美国上市,2017年中国上市),达克替尼 (辉瑞,2018年美国上市,2019年中国上市)。在第一代或第二代抑制剂持续用药一年左右,会产生耐药性,其重要耐药机制是T790M突变(约50-70%)。第三代EGFR 抑制剂,如奥希替尼(阿斯利康,2015年美国上市,2017年中国上市),可以有效克服T790M的突变耐药,但是大部分患者用药后仍然会产生耐药,耐药机制包括C797S (20-40%)。如果是顺式突变(T790M和C797S位于同一条DNA链,占比约85%),则EGFR抑制剂单用或者联用均无效,这类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的状态。如果是反式突变(T790M和C797S位于不同DNA链),则可以使用第一代和第三代抑制剂联用,但是用药后易发生顺式突变,依旧面临无药可用的状态。因此,靶向EGFR的新疗法具有很大的临床需求。
蛋白质靶向嵌合体(Protein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是一种双功能分子,其一端可以结合靶蛋白,另一端结合E3泛素连接酶(CRBN),形成三元复合物,将靶蛋白进行泛素化标记。蛋白酶体会识别泛素化的靶蛋白,将其水解,降低靶蛋白的表达量,实现抑制其功能的目的。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相比,PROTACs具有一定的优势:(1)不需要对靶蛋白有特别强的亲和力;(2)能够重复利用,可以降低给药剂量;(3)能够有效的克服小分子抑制剂的耐药问题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9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