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炉底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88496.3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尚游;宁伟;刘俊宝;李少帅;刘文凭;李洋洋;高志滨;王强;刘忠建;杨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6 | 分类号: | C21C5/36;C21C5/44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71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转炉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出钢完毕,将转炉向前摇炉到倾角为90°,测定终点红渣中全铁含量并测量炉底高度,向前摇炉,根据红渣中全铁含量倒出红渣;
S2.将转炉摇至零位,根据步骤S1测得的炉底高度判断所需加入炉渣浓度调节剂的类型,并根据全铁含量将相应质量的炉渣浓度调节剂加入炉内,并进行铺展;
S3.吹氮气溅渣,使炉渣在炉底冷却凝结,并按照溅渣情况逐步降低枪位,直至溅渣结束;
S4.溅渣完毕,按正常生产要求加入废钢,兑铁水吹炼,直至吹炼结束;
S5.重复步骤S1,若炉底高度不符合预期值则进行步骤S2-步骤S4对炉底高度进行调整,直至炉底高度符合预期值;
所述步骤S1中,根据终点炉渣情况,炉内红渣倒出1/2~2/3,当炉渣中FeO含量小于等于14%时,红渣倒出1/2;当炉渣中FeO含量大于等于20%时,红渣倒出2/3;当炉渣中FeO含量为14%~20%之间时,红渣倒出量随FeO的含量提升由1/2向2/3逐渐升高;
所述步骤S2中炉渣浓度调节剂的加入量随终点炉渣中全铁含量提升而增加;当转炉吨位为120T时,FeO含量低于15%时,炉渣浓度调节剂加入量控制在500~800kg;FeO含量15%~20%之间时,炉渣浓度调节剂加入量控制在800~1200kg;FeO含量高于20%时,炉渣浓度调节剂加入量控制在1200~1500kg;当转炉的吨数为其他数值时,炉渣浓度调节剂的加入量=上述加入量×(转炉吨数/120T);
所述步骤S2中,所述炉渣浓度调节剂包括镁质增稠剂和钙质稀释剂,当炉底偏低需要提高时加入镁质增稠剂,当炉底偏高需要降低时加入钙质稀释剂;所述镁质增稠剂为生白云石,钙质稀释剂为石灰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2中,铺展为先前后摇炉,然后降低氧枪枪位吹氮气;所述前后摇炉至少三次,一次摇炉包括向前摇和向后摇,前后摇炉时转炉倾角为40°;所述降低氧枪枪位吹氮气具体为,降低氧枪枪位至1.0m,向炉内吹入氮气,将炉渣浓度调节剂在炉底均匀铺展,氮气压力控制在1.2~1.6MPa,时间控制在25~35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中,吹氮气溅渣时,溅渣枪位为3.0m,开氮气时长45~60s,氮气压力控制在1.2~1.6MP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中,吹氮气溅渣时,开氮气时长55s,氮气压力控制在1.5MPa。
5.如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中,溅渣枪位按照每30s降低0.5m频率进行;当溅渣剧烈时,减慢溅渣枪位的降低速度;当溅渣平缓时,增加溅渣枪位的降低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炉底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中,溅渣枪位的最低枪位不低于0.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84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